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实践

2025-02-14 10:55:51
申报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投上一票  

  我校基于国家航空强国建设和自身服务首都立体综合交通产业发展需要,领导层从战略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于2020年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组建无人机创新团队,以满足和适应首都功能定位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专业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是一个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在专业建设之处,学院与合作企业积极开展无人机专业建设研讨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新兴产业,因此适合于职业教育人才培课程体系与教材相对匮乏,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雪球人才,首先应当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聚焦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编写相关教材,以满足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另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上应着重加强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平台化建设。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水平专业教师与充足兼职教师的高效合作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因此,通过培养、企业引进、师资培训等多种途径,优化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一贯坚持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与专业对接、生产与教学对接、岗位与课程对接,形成企业、、学生共赢的人才供给链。在教学活动中深化企业与院校的交流和互动,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适当引进企业的项目到中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真实的项目中去,真正将产学用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产教融合。培养企业切实需求的人才,助力行业发展,推进产业升级。

  二、专业建设流程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是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1+X试点建设的院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合作企业派驻由职业教育专家、无人机专家及行业应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入校进行师资培训,梳理课程体系及相应课程标准,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同时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来科学合理的搭建无人机实训室,从教学、考核、管理、实操、应用等多维度进行建设,满足院校对无人机专业建设及 1+X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的需求。

  在建设后期,根据院校无人机专业建设规模,围绕无人机产业,确定校企协同创新方向,组建协同创新体。适时将“协同创新平台”和“民航局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项目落地院校,实现从无人机生产、销售、作业、售后、人才培养链条全贯彻,形成区域闭环生态。给老师更多的项目实战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给专业更好的社会化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企业还将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进行择优录取,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专业建设实施

  校企双方就无人机专业建设以培养从事无人机测绘、低空无人机操控、组装、维护维修、航拍航测、农林植保、警用安防等行业应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符合无人机1+X 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主动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专业-职业-就业-立业“五业融通”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低空无人机飞行、组装维修、行业应用等工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任务驱动与项目化教学,大力推进“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为航空企业和无人机基地企业培养生 产、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航空运输业的民航通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民用航空器机械维护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无人机驾驶、无人机调试、无人机测绘、无人机植保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明确就业领域

  1.面向航空运输业的民航通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民用航空器机械维护员等职业群,培养能够从事无人机驾驶、无人机调试、无人机测绘、影视传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无人物流、山林巡防、电力巡查、农林撒播、应急救助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紧缺人才。

  2.面向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的测绘和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或技术技能领域),培养能够从事大地测绘、工程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导航空间位置应用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明确职业发展

  毕业生可在“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飞控师-无人机项目负责人”;“无人机技术支持-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师-无人机研发试制工程师”;“智能测绘员-智能测绘项目负责人-智能测绘工程师”;“空间数据采集技术员-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师-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等职业方向上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

  搭建了校企一体的结构化师资队伍,本团队专业教师共6人,其中企业专家教师2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90%,“双师型”教师占8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90%。

  (四)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

  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基础上,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以无人机飞行操控、组装、调试、维护维修、行业应用等典型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依据,结合无人机行业应用发展特征,共同重构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工作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课程标准,合理优化课程安排,编写无人机系列专业教材以及实训实操的校本教材。搭建了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与C语言技术、工程制图及CAD、无人机操控、遥感原理与应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无人机电力巡检、激光雷达测量、无人机航拍摄影、无人机测绘、无人机组装调试、无人机检查维修、无人机集群表演、无人机航线规划与任务实施为主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施方面,打造的以项目为单元,通过实训任务来驱动教学的形式, 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真正掌握无人机应用的核心技能。同时开发核心课程配套的教学设计方案、实训任务以及其他教学的资源,例如 PPT 课件、教学视频、flash 动画等。

  (五)加强实训室建设,强化实践育人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以无人机行业应用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无人机 1+X 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遵循“校企联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教融合”的建设思路,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扩建校内实训室,使实训室的实训条件满足 1+X 认证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联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通过解决实际任务,借助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帮助来掌握相关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我校与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简称AOPA)、北方天途等公司深入合作。国家投资2千多万元建设完成无人机产业人才培育校内实训基地。以大疆无人机为主,拥有涵盖行业新近技术的各类高端无人机实训设备,拥有无人机飞行、无人机影视航拍、无人机集群表演、无人机组装调试、无人机检查维护、无人机综合应用等实训室。完成10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校学生考取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机长”证书率100%。

  1、无人机模拟飞行实训室

  包括模拟飞行台、各类模拟飞行软件。根据无人机航空器与驾驶员管理协会(AOPA)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建无人机模拟飞行中心。无人机仿真飞行练习是无人机实操练习前的必备训练科目,通过模拟练习无人机飞行控制基础,提升新手的无人机操控技术,减少实飞时事故发生率。实训室配备的仿真练习软件中,模型丰富,涵盖多旋翼、直升机、固定翼等多种模型,手感真实,为学生打造高仿真、高效率的仿真训练方案。

  2、无人机组装调试实训室

  包括无人机初、高级装配组装和教学套装、安装调试综合操作台,共30台套。建设多旋翼无人机拆装实训室,兼具拆装、维修、设计的功能,同时,多旋翼无人机室还可以进行固定翼类无人机的调试组装工作。

  3、无人机实际飞行实训室

  包括15台小型无人机以及5间室内无人机飞行网。实训中心室内飞行网可同时容纳一个教学班约30人的实际室内无人机飞行演练。无人机实际飞行练习同样是无人机实操练习的必备训练科目,通过实际练习无人机飞行控制,提升新手的无人机实际操控技术。

  4、无人机测绘实训中心

  包括计算机、各类无人机测绘专业应用软件、教学模拟大屏,共30余台套。无人机测绘是测绘工程技术与无人机应用的完美结合之典范,学院通过校企共建完成了无人机测绘中心的实训室建设,为培养无人机在测绘领域应用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实训实践基地。

  5、无人机室外飞行实训基地

  包括大型室外飞行网;大疆精灵、悟2、T30、M300等无人机各类应用型无人机,共30余台套。为了更加接近无人机的室外飞行实践,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无人机室外飞行实践基地,可为学生进行工业级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训练,也可为学生后期进行无人机的考证提供前期的场外操练,其中可同时容纳2个“8字飞行”实操场地。

  6、无人机企业实训基地

  借助合作企业的企业优势和实践基地,学院可派遣学生进行相关的无人机实践活动。如生产线组装、产品测试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