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新安江无人巡检

2025-02-14 10:44:04
申报单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新安江,古称浙江,又称徽港,钱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发源于安徽徽州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后为钱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

  本案例场景范围覆盖新安江流域,总长41.4公里,起点为电厂大坝,终点为梅城三江口,流经新安江(建德段)、洋溪、下涯、杨村桥和梅城5个乡镇街道,流域面积1291.44平方公里,水域宽度150-1000米。

  2012年以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不断推进,新安江建德段流域持续对河道开展巡检作业,但在河道实际巡检作业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与痛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巡检的效率和质量,更直接关系到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1)人工巡检效率低

  新安江建德段河道巡检距离较长,传统巡检方式往往采用人工巡检,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漏检、误检等情况。

  (2)巡检范围局限

  巡检人员沿河道开展巡检,受视野限制,难以实现对河道整体情况的覆盖,河道中心等人员无法涉足的区域情况难以巡检了解。

  (3)巡检安全隐患

  巡检人员沿河道开展巡检,可能会发生在危险区域落水、溺水等安全事故,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交控航空结合上述实际情况中的问题与痛点,为实现新安江建德段巡检自动化,提高巡检效率及准确性,解决河道巡检作业痛点。提出结合无人机、无人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自动巡检系统解决方案,打造新安江流域自动化的巡检案例。

  本案例探索有人机/无人机协同运行机制,打造有人/无人机协同运行示范区,将无人机监控数据迎接至省飞服中心,省飞服中心利用全省低空通信监视网络、飞行服务平台、气象服务平台、空管服务平台技术优势,对人机/无人机的飞行计划处理、空域分配、动态监控等进行统筹管理,逐步形成一套空域飞行自由、协同运行灵活、联动应急快速的建德经验。

  二、主要做法

  (1)现场设备部署

  新安江无人巡检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设备布置图

  其中,无人机机场部署点位位置如下:


  无人机机场部署位置及覆盖半径

  垂起固定翼无人机部署位置如下:


  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现场照片

  无人船部署位置如下:


  无人船现场照片

  (2)系统整体架构

  无人机/无人船作为项目现场的数据收集设备,通过机载双光相机、水质检测仪等载荷设备,实时收集新安江流域沿线数据,将结果通过4G/5G网络、数据链路传递至运控中心。

  运控中心作为智能化决策和服务平台,经自动数据智能分析,以实时告警形式,将分析结果传达到建德市各职能单位进行处置,同时(其中梅城澄清门周边水域的分析结果传达到无人船,由无人船进行作业)。

  (3)工作方式

  无人机日常工作方式:搭载双光相机实时捕捉并传输图像与数据,通过AI模型,能够高效识别水面蓝藻、垃圾以及非法排污口并反馈在管理平台界面,帮助管理人员快速了解和定位蓝藻爆发区域、漂浮垃圾位置及非法排污口的具体情况。

  无人船日常工作方式:搭载的水质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水质数据,能够高效检测水体中的各项指标,识别水质异常情况,例如蓝藻爆发迹象、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及潜在的非法排污行为,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反馈到管理平台界面。

  应急处置工作方式:无人机在危险水域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和AI算法,高效识别靠近危险水域的人员,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扩音设备进行喊话提醒,指导相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4)主要功能特点

  1.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等传感器,对水域的蓝藻、水面垃圾、排污等现象进行监控,并智能识别水域环境问题,及时向人工驾驶船只提供水域污染区域地址信息。

  2.通过无人船搭载的水质检测设备,对新安江建德段的部分水域进行水质监测,统计并分析变化情况,为相关部门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3.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可实现对危险区域的全天候监控,快速识别进入危险区域的群众,并给出报警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远程喊话劝离。

  4.利用建德机场作为浙江省应急救援主运行基地的优势,在建德机场常年驻场2架大型应急救援直升机。结合无人机“快速响应、快速侦查、快速识别”的技术特点,形成优势互补,构建无人机与有人机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5.实现与其他系统联动,进行信息共享。例如:与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动开展水质监测;与低空飞服中心共享飞行计划、飞行状态、航空气象、电磁环境数据等信息;通过工单系统和小程序等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公安、住建等职能单位。

  6.有人/无人机协同运行,通过与省飞服中心飞行服务保障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构建有人/无人机融合管控平台雏形,深入探索有人/无人机协同运行机制。

  三、取得成效

  1.打造有人/无人机协同运行示范区。紧扣“围绕建德航空小镇,打造通用航空器与无人航空器融合运输场景”主题,以新安江流域无人机低空巡检场景为驱动,以省低空飞服中心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双方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有人/无人机协同运行示范区,为后续“G”类空域的全面开放开打下坚实基础。

  2.促进新质生产力技术革新。本次低空巡检场景搭载高清摄像、红外热成像等设备,可促进无人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此外,通过对该区域大量的气象数据采集、分析,掌握新安江流域气候特征,为后续其他应用场景,尤其是eVTOL载人场景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

  3.提升综合效益。通过引入低空巡检技术,实现对传统治理水域方式的革新,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增加巡检内容、提升作业效率、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此外还为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根据无人机的性能优势,可以快速响应灾害事件,提供及时的辅助救援信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公众对低空经济的信任和接受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