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立足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 京津冀协同 

服务雄安新区智慧生态文明

2025-02-13 16:19:11
申报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首批入驻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重点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优秀);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国家第二批职业教育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单位;是国家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单位;是国家高等职业学院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单位;是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海河教育园区无人机产教融合联盟牵头单位。学院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校训,依法治校,服务天津,面向全国,荣获国家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被寄予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决策。雄安新区首届“智绘未来”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展现雄安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贡献,同时借此机会,进一步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国家意识和自豪感。学校智能工程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受邀参展单位,主要体现了教育部门与科技创新实践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地理测绘、环境保护、农业植保等技术优势,总结在雄安新区开展的林业测绘和水质监测等项目的经验,同时结合“青春心向党”新时代实践行活动的要求,极具代表性的展示了京津冀协同战略和生态文明实践行活动的成果。

  二、主要做法

  2020年起,学校智能工程学院工程师摇篮社团开始在雄安熙颐易达众创空间设立京津冀协同战略实践行实践基地,利用学生社团掌握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优势,为雄安新区的智能科技科普、高技能人才培训、智能环保应用等方面的服务。

  1.白洋淀水域监测:服务区域白洋淀及入淀河流由于走向错综复杂,传统的水质监测费时费力,为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创新监测手段,容城县生态环境局为开展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谋划在地表水重点监控断面采取无人机或无人船技术进行水质污染物监测和水污染预警溯源,实施精准治污。配合容城县生态环境局做好前期的调研环节,在雄安熙颐易达众创空间的介绍下,学院工程师摇篮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携带配置了五合一水质监测传感器、声呐、水下摄像头的特种水下机器人及无人机,在白洋淀地区的两个水质国检区桥东区、采蒲台进行了综合测试实验,经过3天的反复测试,通过现地采集和定量滤膜分离技术(QFT法),对白洋淀水体各组分光谱进行精细分离分析,获取白洋淀水体的光学吸收和反射系数,以揭示白洋淀水体的固有光学特性参数;针对白洋淀水体的固有光学特性和水质指标需求,改进模型算法,使之更加适应白洋淀水体的特点,同时提出了白洋淀水体的分级预警方法和体系,为进一步开发预警模块和预警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最终按照容城县生态环境局的要求形成了项目测试报告,并在学校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教师指导下对科学布设监测区监测断面和点位,优化完善入淀河流断面在线监控和固定点位实时监控设施提出了意见,并根据水域地理情况、监测要求制定了水上无人船无人值守监测方案,并向容城县生态环境局相关领导做了项目实施报告的汇报。

  2.千年秀林智慧监测:“千年秀林”工程是中国雄安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项目,2017年11月启动以来,为打造以近自然林为主的森林体系,是未来雄安新区城市组团和版块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雄安新区计划通过创新完善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实行实时监控与人工巡查、无人机飞防与人工养护相结合等,严防病虫害、森林火灾,确保雄安森林的质量和品质。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设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的目标,摸清雄安原有林业资源和新增林业资源的底数,学院与雄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达成协议,利用无人机测绘领域的专业优势,专业师生对雄县下辖的大营镇 (59.1平方公里)、苟各庄镇(62.9 平方公里)、龙湾镇(80.4平方公里)、雄州镇(94.2 平方公里)及朱各庄镇 (52.7 平方公里)开展林业测绘及三维建模工作,逐步完成雄县林业资源的正射影像图及三维建模图,并结合雄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现有数据对林业资源进行树种、树龄、产权标识,形成雄县森林分布基础数据,为后续开展的病虫害防治、消防无人机秋冬季防火等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取得成效

  学校智能工程学院工程师摇篮的师生们,利用京津冀协同战略实践行实践基地平台,在服务雄安新区科技建设中,充分发掘实践行的教学内涵,将水下机器人水质监测、无人船水质监测、无人机林业测绘等实践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融入相关专业实训课程中,让更多地学生通过实践行获益。同时,注重挖掘实践行中学生们的所见所闻及切身体会,在校内也举行“雄安实践行”成果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及巨大变化,有效地促进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1.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无人机应用技术作为新兴科技产业推动雄安新区高效建设和创新发展,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和要素。

  2.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充分运用无人机建模、巡检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构建雄安新区全域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3.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无人机应用技术助力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为重中之重,实施“千年秀林”工程,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城市。

  4.实现教育协同发展:搭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学科建设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意识和合作精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