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无人值守无人机巡检:开启油区智能巡检新时代

2025-02-13 16:07:12
申报单位:山东广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投上一票  

  1.总体介绍: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应用,其在军事、安防、电网等多个领域的成功实践为油田行业的革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油区分布广、环境复杂且点多线长的特点,利用无人机进行高效巡检已成为提升油田管理效能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采用无人机与机库组合功能,能够显著提高对重点油井及管线状况监测的准确性与响应速度,从而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有效识别与快速处置。

  在当今油气管道巡检领域,无人机辅助巡检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保障油气输送安全、高效的关键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无人机巡检模式存在着显著弊端,其高度依赖作业人员将无人机带至巡检现场进行实地操控,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在一些偏远、交通不便或环境恶劣的区域,人员难以抵达,极大地限制了无人机在油气管道巡检工作中的使用范围,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人机库的出现,它作为实现无人机全自动作业的核心地面基础设施,正逐步革新巡检作业模式。无人机库是一个集多种先进技术与组件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涵盖了无人机本体、具备防护功能的机库外壳、精准灵活的升降平台、高效可靠的电池系统、实时监测的气象站、智能控温的空调系统、稳定流畅的通讯系统以及智能集成的管理系统等关键部分。本质上,它构建起了一个专门用于无人机停放、日常维护以及智能化管理的一站式平台,使得无人机能够突破传统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作业。

  依托无人机库,无人机可依据预设程序与实时指令,自主完成起飞、巡航、数据采集、降落以及电池充电等一系列操作,无需人工现场干预,极大提升了巡检效率与灵活性。无论是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的油气管道,还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中的输送线路,只要部署了无人机库,就能全天候、不间断地对油气管道进行精准监测,及时发现诸如管道泄漏、外部损伤、地质灾害隐患等各类问题,解决飞手到达现场进行操控无人机及现场换电环节,解决一天多次巡逻需求问题,也降低了巡检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为油气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坚实屏障,开启油气管道巡检智能化、无人化的全新篇章。

  针对油区内案件频发区域或特定时间段内易出现问题的情况,我们将基于历史数据分析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无人机巡检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调整飞行频率和优化巡视路线等措施,以确保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此外,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无人机还将承担起对关键设施如油井和输油管道的安全巡查任务,密切关注是否存在泄漏或其他损坏迹象。

  当面对紧急情况时,例如检测到异常压力变化或是疑似泄露事件发生时,无人机能够迅速启动并飞往现场执行实时监控任务,同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控制中心,以便于采取进一步行动。总之,借助于高度智能化与灵活性兼备的无人机系统,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油田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同时也助力油区向智慧化转型。


       2.主要做法:

  在当今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油田的日常巡检任务迎来了创新性的变革,为油气田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了坚实根基。

  首先,巡检路线的科学规划成为了整个高效巡检体系的起点。针对油区油水井设备设施以及错综复杂的集输管网,团队依据设备分布、管网走向、故障高发区域等关键要素,精心绘制出最为合理的巡检路线。这不仅确保了巡检无死角,更使得后续的资源投入得以精准聚焦。与之紧密配合的,是高清影像资料的采集环节。借助先进的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设备,在既定巡检路线上稳定飞行,将油区的每一处关键部位都以清晰、细腻的画面记录下来。这些影像资料犹如一双双“天眼”,实时捕捉设备设施的外观状态、运行迹象,为后续的深度分析提供了最直观、最原始的素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与图像诊断算法的深度嵌入,真正实现了巡检工作从传统人力密集型向智能自动化的华丽转身。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与训练,这套智能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影像中的各类异常模式。一旦发现疑似泄漏迹象,系统能迅速比对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图像特征,给出精准判断;对于温度异常的监测,更是依托红外热成像技术与算法结合,精确感知设备细微的温度变化,及时预警潜在的过热风险;在气体监测方面,与专业气体传感器联动,保障生产环境安全。基于这些智能分析,自动化报告得以即时生成,将巡检结果以标准化、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决策者,极大压缩了信息传递周期,提升了决策效率。

  即便在紧急情况下,这套系统也展现出了卓越的灵活性与可靠性。当突发事件发生,人工随时能够无缝接管控制,操控无人机如敏捷的飞鸟般直抵事发现场,为决策者开启第一现场的实时直播画面。无论是火灾隐患、泄漏事故,还是非法闯入等紧急事态,决策者都能基于实时画面精准调度资源,第一时间下达应对指令,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在具体的巡检重点上,每月至少 300 次的飞行任务量,且每次飞行时长不少于 25 分钟,为全面排查隐患提供了坚实保障。对油井管线及其井口、CCUS 注气管线及相关井口,无人机利用高清镜头与智能识别技术,审视可能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进入夜间时段,借助无人机搭载的红外镜头,油区内的可疑人员活动被置于严密监控之下。任何试图靠近管道、破坏生产设施的异常人员,以及大型机械,一旦进入监控范围,便会触发系统警报,安保力量随即响应,守护油区安全。而在汛期,面对恶劣天气导致的人员、车辆通行受阻困境,部署在油区的无人值守化机库发挥关键作用。无人机迅速起飞,穿越风雨,快速勘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反馈洪涝对设备的浸泡、冲刷影响,为后续的抢险维修提供第一手资料。

  通过这样全方位、多层次构建而成的安全防护体系,将先进技术与实际需求紧密融合,为油气田的安全稳定运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切实保障了能源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稳健前行。

  3.取得成效:

  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减轻油区巡检的人力负担,同时以高效、精准和安全的方式对油区进行全面的巡护保障。这一创新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安全风险、环保隐患以及井控问题,还大幅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根据油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我们采用人机协同巡检模式,确保监测范围的全面覆盖。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巡检策略,可以实现对油井管线、集输管网以及其他关键设施的无缝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技术创新是推动政府、石油化工行业以及电力新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我们的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不断优化升级,旨在满足这些领域对于智能化管理的重大需求。通过持续提升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为国家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此外,我们的解决方案还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油气田项目。无论是大型油田还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型油井,都能享受到高效、可靠的巡检服务。“无人化”“智能化”是无人机在巡检场景应用的方向,通过无人值守机库的应用,是企业面向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迈进的关键支撑,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有效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智慧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