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航空科普是低空经济的基石

2025-02-13 15:22:19
申报单位:吉林市模型运动协会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吉林市模型运动协会是东北成立最早的专业协会,从2001年起,连续22年从事行业培训、交流、比赛,多次代表市、省和国家参加国内外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遥控直升机锦标赛中,首次荣获青少年组第六名的好成绩。比赛期间,代表中国队打破了多年未与台湾队行业友好交流的局面。在2017、2018、2019中国--俄罗斯科技模型大赛中获得无人机竞赛团体一等奖。多年来,培养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20名,推荐5人专业院校都被录取。其中一人还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专业队长。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评比中,东北六所学校都在吉林省。凸显了吉林市模型运动协会的专业力量。作为高科技的前沿项目,无人机彰显了行业能力。我们充分运用专业技能、知识、理论和实操技术抓紧为国家、国防培育人才。2021-2022年,我们先后为国家应急救援、解放军、消防和森林公安等部门培养无人机专业飞手1207名,并且都取得了飞行执照,目前这些飞手都在各自领域施展着“空中机器人”的魅力。

  2024是在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绕更是不开航空科普。在当今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下,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正展现出巨大潜力。吉林市模型(航空模型、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无人机、无线电和建筑模型)运动协会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在推动本地低空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吉林市模型运动协会我们用22年的探索诠释了早期培训人才的必要性。

  二、主要做法

  1、模型活动是开启青少年航空航天兴趣的大门

  多年来,我们通过组织模型运动比赛、科普活动等,激发青少年对航空航天和低空飞行器的兴趣,为低空经济领域吸引潜在人才。从2001年我们就以俱乐部的形式举办航空模型制作与飞行比赛,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航空知识和技术。每年开展专业培训课程和讲座,培养广大青少年掌握模型运动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可进一步向低空经济领域的无人机操控、维护、设计等方向发展。在模型运动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材料、设计和控制技术,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思路和借鉴。我们在比赛中设定现实生活中可以就地取材的环保材料来制作模型。学生们会选择更轻量化、高性能的模型材料,可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制造,农村学生找到了麦秸,城市学生找到了废旧的钓鱼杆等。从2017年起,我们与俄罗斯协会联合举办了八届比赛。通过比赛和培训,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会员之间、与其他地区模型运动协会及相关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新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推广应用。

  2、航空模型运动与促进培育市场需求

  近些年,无人机的普及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模型运动活动,提高公众对低空飞行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培育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如开展航空模型表演和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低空飞行器的应用和乐趣。作为协会日常工作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加强与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从2014年开始,我们与无人机企业、制造商、航空材料供应商等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和科普人才的协同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的加入到大疆创新、深圳云造等头部企业。还有长期行业合作等优势力量。其中与深圳市青少年科学发展促进会、香港无人机协会、韩国无人机协会建立战略合作。我们的骨干还被大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深圳无人机协会吉林市保安公司等聘为行业专家和顾问。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模型运动的科普资源,向公众普及低空经济的概念、应用和发展前景,提高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从事多年的业内人员,我们在科学体育和文化传播中夯实基础。连续22年举办模型运动竞赛,航空科普培训,传播航空文化和模型运动文化,营造有利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增强社会对低空经济的认同感。2008-2023年,我们协会连续16年为全国航空模型公开深圳站担任总裁判长。2017-2023年连续7年担任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海南站的总裁判长。中国无人机竞速锦标赛暨国家队选拔赛,中国无人机创新竟能大赛,“金砖五国”无人机技能大赛,世界无人机大会无人机竞赛等,都以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和零投诉的评判,征服了参赛队,更赢得了所有参赛人员的好评。

  3、模型运动是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人才是推动其持续进步与创新的核心要素。而模型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教育价值,正悄然成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兴趣激发与启蒙引导模型运动作为一种直观且趣味性十足的活动,能够迅速抓住青少年以及航空航天爱好者的好奇心。从简单的纸质飞机折叠,到复杂的遥控航空模型组装与飞行操控,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与挑战。从2016年起,我们在比赛组别中增加了幼儿组,扩大了比赛运动员年龄的跨度。也在行业内开创了先河。当孩子们和爱好者亲手将模型组装完成,并成功让其翱翔天际时,那种成就感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航空领域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启蒙,是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很多学校以老带新,更有许多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都表示小时候接触到的航模活动,让他们对天空产生了向往,进而在心中埋下了投身航空事业的种子。模型运动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通往低空经济领域的兴趣之门,为后续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情感基础。

  基础技能与知识储备、机械与电子知识:模型运动涉及到诸多基础学科知识的应用。以航空模型为例,要让模型飞机稳定飞行,就需要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明白机翼形状、机身结构对飞行性能的影响。在模型组装过程中,又会接触到机械结构设计、材料特性等知识。同时,现代模型大多配备电子控制系统,如遥控设备、飞控系统等,这促使参与者学习电子电路、编程等相关知识。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模型运动爱好者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机械与电子知识储备,这些知识正是低空经济产业,如无人机研发、轻型飞行器制造等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操控与空间感知能力:模型运动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操控技能和空间感知能力。无论是操控航空模型在空中完成各种复杂动作,还是操作航海模型在水面上精准航行,都需要不断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在低空经济的实际应用中,如无人机的飞行操控、航空测绘等工作,同样需要从业者具备出色的操控技能和空间感知能力。模型运动所培养的这些技能,能够让参与者在未来从事低空经济相关工作时,更快地适应工作要求,减少技能学习成本。

  4、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培养

  模型运动鼓励参与者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改进现有技术。为了让模型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或是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爱好者们会积极思考,尝试使用新的材料、优化结构设计,甚至自主研发创新的控制系统。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领域,需要不断创新来推动技术进步、拓展应用场景。模型运动爱好者所培养的创新思维,能够为低空经济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其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方面不断突破。

  从2020年起,我们增加了无人机足球的团队项目比赛。这是当今国内国际的专业竞赛项目。激烈的竞争往往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目前无人机足球的3V3项目,需要团队3名成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模型的设计与组装,有人负责飞行操控训练,有人负责数据分析与策略制定。通过团队协作,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这种团队协作的体验,能够让参与者学会沟通、协调与配合,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在低空经济产业中,无论是项目研发、生产制造还是市场推广,都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紧密合作。模型运动所培养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投身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职业素养。

  三社会价值与未来展望

  各类模型运动赛事和活动,就像是一个人才选拔的大舞台。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参与者往往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优秀的实践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这些人才可以被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所关注,成为低空经济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例如,一些航空航天企业会关注在全国性航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或直接招聘,将其纳入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发展导向:模型运动为参与者提供了对低空经济领域不同职业方向的初步认知。通过参与模型运动,爱好者们可以了解到从模型设计制造、飞行操控到赛事组织等多个环节,进而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于那些对模型设计制造感兴趣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向无人机研发工程师、轻型飞行器设计师等职业方向发展;而擅长飞行操控的人,则有可能成为专业的无人机驾驶员、航空测绘员等。模型运动就像一座灯塔,为低空经济人才指引着职业发展的方向。

  作为专业协会,多年的行业平台,我们在模型运动工作中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实践价值,全方位地参与到低空经济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兴趣激发到知识技能培养,从创新思维塑造到人才筛选与职业导向,模型运动为低空经济领域输送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是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中当之无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