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低空文旅--无人机开启航空应急救援新征程
(一)海南省应急厅无人机应急救援保障项目概述
为加快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全面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结合海南省航空能力建设基本情况,本项目在省内建设大型无人直升机应急救援平台和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应急救援平台,执行通信保障、灾情侦察、三维建模、物资投送等任务。本项目共计建设大型无人直升机救援平台1套,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2套。
1、建设大型无人直升机救援平台。针对载荷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难题,通过在大型无人直升机平台上集成光电吊舱、机载公网基站、机载PDT集群基站、机载宽带自组网、机载卫通设备等载荷设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可快速飞赴任务区域执行侦察与应急通信保障,快速完成任务区域航测勘察、通信网络有限恢复,以及应急指挥通信网络构建等任务,支撑应急救援行动开展。
2、建设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针对防汛抢险、森林火灾、地震地质等灾害及“断网、断路、断电”等极端条件下应急救援难题,可机动快速飞赴灾区执行大范围灾情侦察、三维态势感知建模、公网通信恢复、应急通信保障、被困人员搜救和空地协同保障等任务。
(二)无人机应急救援实际应用案例介绍
1.案例一:台风“摩羯”应急救援保障
2024年9月4日-6日,受台风“摩羯”登陆影响,海南多地受灾严重,多处公路、通信、供电中断,共造成包括海口、文昌在内的海南全省多市县52.61万人受灾。我司第一时间组建29人的应急救援无人机保障队伍,圆满完成了灾后的通信保障、空中巡查、人员搜索、灾区三维建模等多项任务。
按照海南省应急管理厅、海南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指挥调度指令,无人机组迅速投入灾后应急通信保障和视频巡查任务。9月7日-10日,共出动一架中型垂起固定翼飞机和一架大型无人直升机开展灾后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累计飞行5架次,总飞行时间874分钟,激活用户数13120人次、成功呼叫905次、产生数据流量9384.67M。飞行范围涵盖海口市三江镇、三门坡镇、海南大学、文昌市文城镇、东郊镇、昌洒镇、公坡镇、抱罗镇、翁田镇、冯坡镇及周边区域。
9月11日至12日,我司出动一架中型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开展人员搜索及灾区地貌三维建模工作,累计飞行2架次,总飞行时间155分钟。分别在海口市大坡镇执行人员搜索任务、文昌市北部执行灾区地貌三维建模任务,其中人员搜索完成搜索范围8平方公里,搜出手机卡码数量1237个;地貌三维建模面积2.14平方公里。
2.案例二:琼海暴雨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保障
2024年10月28日-29日,受台风“潭美”残涡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琼海市遭遇洪涝灾害,13个镇(区)都出现不同程度受灾,多处公路、通信、供电中断,道路通行受阻,累计有25700名用户受影响。10月29日晚,我司第一时间组成18人的应急救援无人机保障队伍,圆满完成了灾后空中巡查任务。
按照海南省应急管理厅、海南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指挥调度指令,无人机组迅速投入灾后空中巡查任务。10月29日至11月1日,共出动一架中型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和一架大型无人直升机开展灾后空中巡查任务,累计飞行2架次,总飞行时长369分钟,总飞行航程348km,飞行范围覆盖琼海市石壁镇下朗村、牛路岭水库及万泉河上游部分区域。
(三)应用机型简介
HY600大型无人直升机,单旋翼带尾桨传统布局,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保养,机身长度6.3米,翼展7.2米、宽1.7米、高2.2米,使用升限6000米、最大航时6小时,最大航程709公里(最大载油120L),最大起飞重量650Kg/最大载荷300Kg,经济巡航航速100公里/小时,具备多种任务载荷装载形式,挂载三光吊舱、机载公网基站、机载PDT集群基站、机载宽带自组网设备,以及机载卫通设备,同时机腹下方有吊挂点,可空投物资。在台风“摩羯”、“琼海暴雨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任务中,圆满完成了应急通信保障和空中巡查任务。
ZT-120V中型复合翼无人机,使用升限5000米、最大航时4.5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48Kg、有效载荷能力30Kg,该型机满足多任务场景载荷装载需求,除了可搭载三光吊舱、机载卫通、机载PDT集群基站、机载宽带自组网设备外,还可搭载倾斜五镜头航测相机,配合地面端便携三维建模设备,实现对现场地理信息态势“边飞边建模”功能,具备在应急救援场景下开展灾情侦查、例行巡查、应急通信和三维态势感知实战保障能力。在台风“摩羯”,“琼海暴雨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任务中,圆满完成了应急通信保障和空中巡查任务。
(四)无人机应急保障的社会效益及未来发展趋势
1.无人机应急保障的社会效益
无人机技术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在灾害发生前的预防、灾害发生时的响应、以及灾后评估与重建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无人机的快速部署能力、实时信息收集与传输功能,以及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极大地提高了救援行动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救援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能够自主执行复杂的任务,与地面救援力量的协同作业将更加紧密。无人机技术的集成化趋势也将更加明显,集成更多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使其在灾害预防、现场评估、救援行动、物资投放、人员疏散引导和灾后重建等各个阶段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贡献力量,成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空中力量”。
2.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无人机技术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将能够自主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如自动识别和追踪目标、自动规划飞行路径等。此外,无人机与地面将成为救援指挥中心的“空中眼”,为救援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救援力量的协同作业将更加紧密,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和通信,无人机支持。
无人机技术的集成化趋势也将更加明显。未来无人机可能集成更多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如气象监测设备、化学物质探测器等,使其在灾害预防、现场评估、救援行动和灾后重建等各个阶段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载荷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其能够执行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任务。
在智慧应急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无人机不仅能够作为信息收集和传输的工具,还可能成为救援物资投放、人员疏散引导等多功能的救援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