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筑牢低空安全根基,适航认证保驾护航

2025-02-12 16:55:26
申报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投上一票  

  一、紧跟发展态势,聚焦制约瓶颈

  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交通部颁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纳入适航管理。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无人机的适航审定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市场上缺乏专业的适航审定服务机构。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航空器(包括无人机、eVTOL等)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四个环节,低空航空器检测检验服务和适航审定是低空飞行保障的重要内容。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低空航空器相关低空经济产业支持政策,意味着中、大型民用低空航空器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生产等活动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低空航空器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航空器,其适航管理相对传统有人驾驶飞机来说起步较晚,且涉及的技术、运营模式及应用场景更为多样,因此在适航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上面临着更多挑战。2024年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2024年,新增通航企业145家、通用机场26个,颁发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6个(国内共有12个型号的无人机和eVTOL取得TC证)、新增实名登记无人机110.3万架,无人机运营单位总数超过2万家,累计完成无人机飞行2666万小时,同比增长15%。预测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2024年申请适航取证的低空航空器型号数量明显增多。预计到2026年部分低空头部企业将完成型号适航取证。低空航空器涉及多机型、多品类,还需要在适航认证过程中做更多论证、检测、试验、试飞等环节,大型无人机适航审定是目前行业体系短板。

  二、坚持“四个面向”,夯实安全根基

  随着全国低空经济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低空航空器研制与适航取证型号日益增多,低空保障服务能力和体系建设日渐紧迫。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建设,服务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学校于2024年6月成立“低空航空器适航验证工程技术中心”,其功能为以低空航空器为研究主体,以中试试验、适航验证、安全评估、运维保障、适航规章、技术标准、符合性设计与验证体系为研究核心,围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中低空飞行保障环节遇到的适航验证技术瓶颈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构建覆盖低空航空器整机、机载系统、零部件、元器件及材料的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适航验证体系,建立中大型级无人机适航审定检测、发动机及螺旋桨验证性试验能力、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检测评价能力等以及低空航空器持续适航管理能力。

  低空航空器检验检测是保障飞行安全和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2024年11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与四川九洲永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的基础上,基于“平等互信、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双方共建“低空航空器适航验证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该联合实验室拟开展低空装备检测与试飞测试、低空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服务与测试、低空运行场景验证测试、低空测试仪器系统研发、低空管制装备及技术研究、低空飞行商业化场景模拟测试、应急救援与培训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合作。

  低空航空器适航验证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签定

  2025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与自贡通航机场发展有限公司在自贡航空产业园签订《无人机适航审定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共建无人机适航审定服务中心、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低空经济领域合作等内容。自贡通航机场发展有限公司依托自贡航空产业园和川协“5号空域”对低空产业的起到了强有力的牵引作用。园区已落户重点项目56个,纯无人机及通航的企业25家,其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自贡训练基地也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内训练运行。双方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共同深度开展低空经济产业规划设计、低空航空器适航服务、试飞测试、低空安全保障、低空课题等方面合作,联合打造全国一流的低空经济适航示范基地,推动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发挥厚基优势,助力低空腾飞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本部现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校区地跨川豫两省五市,占地面积19000余亩,设有广汉校区,成都天府校区,在四川新津、广汉、绵阳、遂宁和河南洛阳建有5个飞行训练分院,管理运行5个通用和运输机场,在四川自贡、金堂、阆中,重庆永川、山西芮城建有5个训练基地,与北大荒通航、中航飞校共建北大荒训练基地和梧州训练基地,建成地跨6省市南北训练网络;20种型号383架初、中、高级教练机,以及空客、波音等40台飞行模拟机和练习器,500多台各型航空发动机(含C919、ARJ21发动机)。学校年训练飞行时间37万小时左右,约占全国通用航空运行总量的1/4至1/3。

  2024年12月,学院低空适航科研团队撰写“从低空空域局部试点到全域通航管理的政策建议”经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选报为省委《重要成果专报》,并获得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副省长田庆盈肯定性批示该政策建议通过对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的成果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四川低空经济发展方面针对性建议。《重要成果专报》内容包括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概况、四川省低空空域试点的收益、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的内容、四省低空空域改革的困难、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的建议。该成果体现出学院学科及人才优势在助力地方发展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起到的强有力支撑作用。

  2024年12月,应四川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向我校约稿低空安全管控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一篇《调研信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学校低空专家撰写并提交了“关于加强低空安全管控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意见”。该《调研信息》包含了四川省低空安全监管的基础与优势、四川省低空安全监管面临的风险与不足、四省低空规范管控化解风险建议。

  其他成果:参与筹建中国航空学会城市空中交通委员会工作、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低空经济产业委员会等,开展低空学术报告和交流活动20余次,申报低空相关科研课题项目10余项,论文专利30余项,团队成员参与某些低空航空器型号审查工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