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赋能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化
一、总体介绍
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城市防汛、违法建筑、占道经营、噪声污染等治理工作一直是重点与难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以其独特优势,为城市管理难题的解决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郯城县在无人机的多样化应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的典型经验。
近年来,郯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本着“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的理念,以无人机科技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以市政管理、园林绿化、行政执法、特色应用为主要应用场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建成拥有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服务、运行监测、综合评价、决策建议7个应用系统,以及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和应用维护3个后台支撑系统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借助无人机应用,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提高了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一网统管、实战结合,丰富完善应用系统
一是构建高效的组织架构。郯城县高度重视县城市运行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监督指挥中心,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全县城市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制定了关于城市运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制度,搭建完成了包括餐饮油烟、供水、城市防汛等一系列涉及城市运行安全问题处置的联动指挥体系,建立了完备的综合评价制度,构建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新模式新体系。二是搭建智能的应用平台。系统建设方面,完成了智能化数字城管系统、智慧园林系统、智慧井盖系统、智慧照明系统、诚信商铺积分系统、视频事件智能分析系统、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综合评价系统、运行监测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决策建议系统、综合执法办案平台、城市防汛监控平台、城管市民通APP等行业应用子系统建设,这些系统分别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对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工作提供了参照蓝本。按照“底数清、情况明”要求,摸清城市家底,普查城区23.04平方公里、部件设施78410个、事件6大类85小类,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对接共享了城市供水、城市防汛等涉及城市运行安全的行业数据,实现了路灯、环卫、执法、广告等城管系统行业主管部门数据上线运行。
二、聚焦民生实事、科技先行,深化低空经济场景
一是构建全方位环卫监测网络。利用无人机定期对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进行巡查,弥补人工巡查的盲区与不足。在河流、湖泊等水域,利用水上无人机对水面漂浮物、水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水面有大量漂浮垃圾或水质异常,立即通知环卫部门进行清理和处理。同时,通过对无人机监测数据的长期分析,总结出城市垃圾产生的规律和分布特点,为优化环卫作业路线、合理配置环卫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环卫作业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二是实现违建行为全流程监管。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域,无人机定期进行航拍巡查,建立建筑现状三维模型,并与规划审批数据进行比对。对于新建建筑,从基础施工到主体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一旦发现未按规划许可建设、超面积建设等违法建筑行为,及时拍照取证,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执法部门。执法部门根据无人机提供的证据,迅速开展调查处理工作,有效遏制违法建筑的滋生和蔓延。
三是精准执法与长效管理。利用无人机对城市商业繁华区、学校、医院周边等占道经营高发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无人机通过热成像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在人群密集区域快速识别出占道经营摊点。执法人员根据无人机提供的位置信息,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对无人机巡查数据的分析,建立占道经营动态数据库,对经常占道经营的摊贩进行重点监管,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现占道经营监管的精准化与长效化。
四是打造高效智能防汛体系。在汛期来临前,利用无人机对城市河道、堤防、排水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机实时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对重点区域如低洼地段、易积水区域进行密切关注。通过搭载的红外热成像仪,在夜间也能清晰地观测到积水情况和人员被困位置。同时,根据无人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防汛预案,科学调度排水设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灾害。三、强化协调配合、快速反应,确保平台高效运行
聚焦常态长效,重点建立健全5项工作机制。一是高位协调机制。依托县城管委工作机制,建立城市运管服平台运行协调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横向连接18个县级部门、10个企业公司,纵向实现与市级平台对接,形成市、县两级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二是主动发现机制。采取第三方案件信息采集队伍与本单位兼职巡查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30余名专职信息采集员,对中心城区23.04平方公里城市管理信息进行全要素采集。利用无人机巡查、物联感知等方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发现采集新机制。市民可通过“临沂城管市民通”APP、“城管城美”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快捷反映城市管理问题,并及时在线了解办理进展情况。三是快速处置机制。通过统一的县级指挥平台,按照问题属性分类派遣案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同时,建立“双流程”管控机制,通过效能督办,逐级督查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案件处置反馈快速高效。四是综合考核机制。每月对平台上报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城市管理综合考核的依据,并将考核结果每月通过城管委办公室全县通报,有效调动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城市管理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平急转换机制。日常管理中,将市容管理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等6大类、245小类城市管理问题,全部纳入常态化日常管理。当遇到夏季防汛、冬季除雪、活动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等重大、紧急任务时,县城市运管服平台可以随时转换为应急指挥中心,为城市管理领域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信息支撑。
三、取得成效
目前,平台指挥协调系统共受理案件30713件,处置29932件,按时处置29583件,按时处置率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