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加速构建全空间无人系统管控体系,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蓬勃发展

2025-02-12 11:27:55
申报单位: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航空管系统装备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1、案例架构:

  建设内容: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以下简称“上电所”)充分发挥在无人机指控、空域管控等领域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积极投身低空经济无人体系管控领域,开展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中心研发建设。管控中心是全空间无人系统运行体系的中枢和大脑,是一套集综合指挥调度、低空空域管理、数字地理空间、一体化态势显示等多种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于一体的管控系统,保障各类无人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2023年在中航工业集团全空间无人体系总体部统筹下,上电所在合肥骆岗公园完成国家发改委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运行中心一期建设。为园区内运行的巡检无人机、eVTOL、物流无人机、自动驾驶车辆等为各无人系统运行提供空域资源分配、运行计划管理、系统运行监视等服务,首次实现低空空域资源和地面路网资源在同一套管控框架下协同运行,实现异构多域无人系统的统一管控。

  2024年上电所持续开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控中心论证和建设。面向横琴全空间无人体系开放场景,构建开放应用服务平台,实现无人系统在横琴运行过程中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面向横琴全域的无人体系统一态势平台,构建以可视化运行态势为基础,管防治一体的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治理体系,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无人体系在同一政府管理框架下高效运行,实现常态化运营。

  关键技术:

  1)打通互联互通运行监管网络,推进管控中心网络化运行,设计了一套无人体系开放式架构(UCSOA),支持低空通感网络、主干通信网、以及行业监管网的互联互通,实现气象、空域规划、任务规划、运行情报、计划管理等场景运行需求以及对无人系统运行信息、非合作目标运行信息、低空微气象信息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准确、高效地,在各关键节点的高效传输;

  2)构建了一套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完备监管服务体系,综合面向低空运行的空域管理、面向跨域异构无人系统的通用任务规划、大规模无人系统运行监控,以及基于电子围栏和融合感知非合作目标管理等技术、结合服务化部署架构,构建从服务接入、运行管理到运行监管与运行服务并存的完备服务保障体系,为运营单位提供身份注册、设备准入、航线申报、空域协调、任务规划、航空情报、气象信息等从设备准入到运行开展全过程的信息支持与运行服务、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从无人系统身份准入、空域资源、飞行计划、精细化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

  3)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赋能管控中心安全高效管理水平,基于全空间数字空间网络表征技术构建全空间运行监管数字孪生底座,集合虚拟仿真与运行评估技术实现真实空域规划和飞行任务调度的智能优化,并通过面向全空间管控的智能交互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算法,完成对监管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和快速下达。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应用成效:

  1)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完成骆岗全国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中心和珠海横琴首个城市级管控中心建设,并实现多地部署及常态化运行,累计服务无人机飞行5000余架次、安全运行里程超过10000公里,服务无人车运行里程近20000公里,实现海陆空各类无人系统的统一接入、全生命周期运行、监管和服务。其中骆岗项目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应,并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受到高度关注,同时合肥市已被国家列入全国6个低空试点城市之一,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2)通过管控中心建设,同步完善建立无人系统标准体系,开展国际标准研究并先后编写无人机低空运行管控标准3份。

  未来效益:

  在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势必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全空间无人场景的运行大脑,将为低空场景开发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将推动管控核心技术研究进入关键期、无人管控体系建设进入快速期、低空运行服务进入爆发期,从而催生万亿级市场经济效益。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解放,低空经济热点快速聚集,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地区明确提出开展低空经济建设,未来各类无人平台势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渗入到公安、空管、交管等民生领域。无人系统产业作为我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和前沿领域,对未来社会、经济以及军事领域发展形态影响至关重要。全空间无人体系是面向海陆空全空间的无人系统及其配套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数据体系和应用场景构成的综合应用体系,是按照统一标准、场景开发、市场推动促进产业集聚和体系的新范式,是健全无人系统产品研制产业链的新动能、是促进无人系统行业应用推广的新引擎、是统筹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示范、更是构建无人系统产业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选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