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政务航空,综合治理一体化,降本增效显实效
一、案例总体介绍:
宁海政务航空项目(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以浙江省东部县级行政区宁海县为实施区域,以无人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建设无人机政务航空项目,打造无人机应用示范区。
宁海政务航空项目旨在建设一套覆盖全县的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无人机监控、指挥、调度、数据分析、成果输出等功能,为各级警务、政务、民务、教务提供无人机飞行服务支持。发挥无人机技术在警务政务、公共服务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以提升宁海县在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能力。项目实施对宁海县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宁海政务航空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无人机技术在政务、公共服务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宁海县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项目在提升宁海县政府部门服务能力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改进政务服务:通过无人机平台,提供更快速、高效的政务服务,包括快速响应群众需求、提供实时信息和数据、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等。
2、提高行政效率:利用无人机平台进行巡查、监测、勘察等任务,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监管能力:通过无人机平台实时监测和记录各类活动和事件,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发现和处理能力。
4、提升治理能力:利用无人机平台进行应急救援、灾害评估等工作,提高政府的应对能力和治理效果。
二、案例建设内容:(主要做法)
宁海政务航空项目围绕“五位一体”的建设架构,通过“一个飞行基地、一个技战法团队、一支飞行队伍、一个平台、一张网”建设,覆盖宁海县主城区的主要街道及部分乡镇,主要集中开拓警务、政务无人机的应用,实现公安及其他局委办的日常巡检、监测或突发救援等任务需求,并由宁海政务航空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实时跟踪、指挥调度、成果输出等功能,提高警务和政务的效率,为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主要建设内容:
一个飞行基地:建设 1 个主基地,包含 1 个基地中心和 24 个前线基地,满足无人机维护、储存和管理的日常需要。建设若干个分基地,作为无人机日常作业的需要。指挥中心:建设一个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指挥中心,配备指挥大屏、坐席、指挥配套系统等。
一张网:建设部署一张包含 4/5G/1.4G 的融合网络,建设主要为 1.4 专网,新建基站 2 个。
一个平台:建设一个稳定、高效、易用、功能丰富的宁海政务航空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级政务、警务、民务、教务部门提供无人机飞行服务,包括数据采集、监控、分析和报告输出。
一个技战法团队:建设一支研发团队,负责 AI 视频算法等技术的研发,团队规模为 2 人;
一支飞行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执行力强的飞行队伍,确保各类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团队规模为 3 人。建设一支维护管理团队,满足无人机日常维护需要,团队规模为 2 人。
后期建设方向:从项目建设无人机覆盖面上,后期建设主要覆盖剩余水库、河道等区域,建设无人机等配套设备,对前期无人机覆盖面进行补充;从项目业务应用单元覆盖面上,后期建设主要根据剩余委办局、机关单位甚至相关企业单位等业务应用需求,进行用户范围的拓展;从平台应用功能上,后期建设主要补充其他定制化算法及应用功能,包括社会面无人机管理模块、全域重要目标低空安全反制模块、公共服务模块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无人机培训业务,提供专业飞行认证服务。;联合拓展公安雪亮工程及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开展数据融合、数据治理提升,满足远期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宁海政务航空项目建设一张政务航空融合网,融合 1.4G 接入网、4/5G 接入网、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视频专网。其中 1.4G 为无人机专用接入网,是前期项目网络部分的主要建设内容,其余网络利旧。
系统采取多网互通的部署方式,本系统部署在宁海能够互通的基础网络上,包括政务网、公安网,能够为宁海各级政府部门使用,兼顾前端飞行人员使用的便捷性,系统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以及与公安网相关系统对接的可行性。
(一)政务外网部署:为基层人员在外执行飞行任务、填报相关人员信息、单位无人机信息时提供便利,同时为后期接入无人机侦测设备等相关工作提供快捷、方便的网络支持。为政务飞行提供支撑。
(二)公安内网数据应用部署:实现将政务网数据通过安全网关设备转发到公安内网平台数据库。
(三)当进行日常飞行时,支持应用政务外网进行飞行,方便基层飞手将无人机数据便捷地传输至系统。
三、平台主要特色功能
(一)数据大屏
整个平台的应用数据能通过数据大屏直观展现,为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机场覆盖区域
项目建设了24台无人机自动机场,基本实现了主城区跃龙街道、桃源街道全覆盖。每个机场作业范围半径3公里,作业时间保障在30分钟,辖区内点位以3分钟到达的指标来进行布设。
(三)任务管理页面
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通过预设的AI模型算法自动分析采集可疑数据,并生成上报事件。在巡查过程中,事件可以通过AI自动监测发现上报,也支持操作席人员在做人工巡查时,人工发现事件上报。当发现事件需要立即处置时,也可使用挂载的喊话器和报警灯进行现场喊话劝导和警示驱离。系统可输出任务报告反馈给各个相关部门。
四、项目成效
改进政务服务:宁海政务航空项目借助无人机平台,全面革新政务服务模式。无人机的快速响应机制,能在接收群众需求指令后迅速起飞,快速抵达现场,极大地缩短了服务响应时间。通过实时传输系统,将现场采集的图像及数据回传至指挥中心,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直观且精准的依据。同时,无人机搭载的广播与互动平台,促进了政府工作人员与民众的直接交流,及时解答民众疑问,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提高行政效率:宁海政务航空项目使行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无人机在日常巡查工作中,能够按照预设航线自主飞行,一次性覆盖大面积区域,高效完成山林防火巡查、河流污染监测、道路状况巡检等任务。在巡查过程中,无人机凭借先进的设备精准识别各类细微问题,并利用高精度定位技术精确标记问题位置,生成详细的巡查报告。在资源勘察等工作中,无人机搭载的专业传感器获取的高分辨率地理数据、环境数据等,为后续规划与决策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有效减少因数据偏差导致的重复作业,大幅提升整体行政工作效率。
加强监管能力:宁海政务航空项目监管工作带来了变革性影响。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与实时监测功能,无人机能够对各类活动与事件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在环境保护领域,针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河流污染物排放等情况,无人机定期进行巡航监测,一旦探测到排放数据异常,立即将现场视频图像及数据信息传输至环保监管部门,助力其迅速锁定违规企业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城市管理方面,无人机能够及时察觉违法建筑搭建、违规占道经营等行为的苗头,并完整记录证据链,为执法部门后续处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这一实时监测与记录体系,极大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发现与处置效率,有力维护了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
提升治理能力:在应急救援与灾害评估等关键领域,宁海政务航空项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自然灾害,无人机能够率先进入受灾区域,利用搭载的热成像仪、多光谱相机等设备,快速评估受灾范围、建筑损毁程度以及人员被困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回传至应急指挥中心,为救援力量的科学调配提供关键依据。同时,无人机能够携带食品、药品、通讯设备等应急物资,精准投放至受灾群众手中,缓解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在火灾扑救行动中,无人机通过热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火势蔓延方向、高温区域分布等信息,为消防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灭火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有效提升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与处理能力,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显著提高了政府的综合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