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多传感器三维实时监测告警:低空安全新卫士

2025-02-17 14:39:27
申报单位:北科天绘(合肥)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智慧城市不仅关注地面以上的建设,也涵盖了低空领域的管理和安全。在低空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公共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输电线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一、案例介绍

  1.1案例背景

  在马鞍山输电线路防外破项目中,由于输电线路里程长且大部分位于偏远的野外地区,这给三维数据采集带来了挑战。首先,这些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限制了数据采集的频率,使得难以实现实时监测。其次,输电线路基本裸露在外,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强风、暴雨或冰雪天气可能导致杆塔倾斜甚至倒塌;电力线覆冰则会增加线路负担,并有可能引发断线事故。除此之外,人为因素如盗窃行为或故意破坏也是导致输电线路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1.2. 现阶段监测手段及其弊端

  机载激光雷达巡检:每年一次,频次较低。虽然机载激光雷达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三维数据,但其巡检频次通常较低,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重点区域固定点位相机监控:误报率高。固定点位的相机监控系统虽然能够覆盖关键区域,但由于环境变化和设备限制,容易出现误报情况,增加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人工巡检、复查、处理:流程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检需要巡检人员逐一检查每个杆塔和线路,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复查过程中还需要记录详细情况并进行后续处理,整个流程较为繁琐。

  1.3. 各监测手段的具体问题

  对巡检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依赖度大,量化难,实时性弱,工作量大。人工巡检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巡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很难确保每次巡检的质量一致。同时,人工巡检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面对庞大的输电线路网络,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巨大,难以全面覆盖。

  受限于光线干扰,图像不具备空间信息,测量不准确,容易产生误报和漏报。视频监控系统虽然可以远程查看现场情况,但受限于光线条件的变化,往往无法获取清晰的图像。此外,二维图像缺乏空间维度的信息,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误报和漏报的发生。

  无法实时准确得到入侵物位置、形态和状态信息,上下塔时间过长。机器人巡检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巡检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目前还无法实现实时准确地获取入侵物的位置、形态和状态信息。此外,机器人上下塔的时间较长,影响了整体巡检的效率。

  二、技术要求

  本次使用的设备是北科天绘自主研发的基于动态激光栅格的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这是一款高度集成化的实时监测告警系统。该系统基于先进的激光雷达技术,并融合了视觉相机、报警器、边缘计算装置等多种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形成了一个功能强大且高效的三维监测平台。

  2.1核心特点

  1.低功耗固态激光雷达:以低功耗固态激光雷达为核心,实现了全天候的外破目标物实时监测。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能耗,还提高了设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使其能够在野外复杂环境中长时间稳定运行。

  2.多传感器集成:系统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包括高精度的视觉相机、实时报警器以及强大的边缘计算装置。这些组件协同工作,确保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服务。

  3.点云目标识别算法与智能识别技术:基于先进的点云目标识别算法和智能识别技术,构建了一个三维主动式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自主识别外破目标物,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4.精准距离计算技术:通过对净空三维空间内任意对象点的距离进行精准计算,实现了导线间最小电气间隙的计算与安全判断。这项技术确保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5.多级报警信息同步推送机制:建立了一套多级报警信息同步推送机制,确保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多层次的报警方式提高了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2实现了7*24h的数字孪生

  研制了以低功耗固态激光雷达为核心的三维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低功耗技术,显著降低了设备的能耗,从而能够在野外无持续供电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这一突破解决了复杂环境下供电可持续性的难题,确保了系统的全天候、实时性无人值守监测能力。

  市场常见的高分辨率激光雷达功耗通常在15W以上,而我们的ECK三维激光实时监测告警系统通过优化设计和创新技术,将功耗降至最低,使其更适合于长期运行和远程部署。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还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

  2.3边缘侧物体识别

  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采用了本地计算技术,可以在设备端直接处理数据,无需将大量数据传输到云端或AI中心平台。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数据上传的时间误差和风险,还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先进的点云目标识别算法和智能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快速构建空间三维信息,并有效自主识别外破目标物。这种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复核的过程干扰,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4厘米级精确距离测量

  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采用了对净空三维空间内任意对象点的距离精准计算技术,解决了外破目标物探测距离信息难度大、准确率低的问题。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对外破目标物的精准测量和准确定位,确保了监测数据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取外破目标物的位置、形态和状态信息,为后续的处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5建立了多级报警信息同步推送机制

  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设置了分级同步报警方案,解决了外破物实时现场预警、云端即时响应以及责任链具体到关系人的需求。这一机制确保了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现了现场报警、云端回传和短信通知的分级同步报警。这种多层次的报警方式不仅提高了告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无论是在现场还是远程,相关人员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三、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在低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潜在收益。首先,该系统通过高精度的实时监测和告警功能,能够有效降低输电线路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的故障率,减少停电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不仅减少了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还提升了电力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了用户满意度。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技术的进步,对于高效、可靠的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的引入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电力行业这一关键领域,其应用前景广阔。此外,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持也为该系统的市场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竞争态势方面,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性能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北科天绘作为该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厂商,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这为其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对手可能会涌现,因此持续的创新和优化将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预期发展趋势方面,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领域也将从电力行业拓展到通信基站、铁路沿线、高速公路等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和维护。同时,国际化发展也将成为该系统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有望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四、社会效益

  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在低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对社会和公共服务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社会接受度、公众意见以及整体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

  从社会接受度来看,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性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提升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的技术。

  公众意见方面,大多数人对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的应用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这种先进的监测告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公众也对该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响应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整体社会效益方面,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公共安全水平,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其次,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的高效运行降低了人工巡检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随着该系统的普及和应用,相关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数据分析等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在低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公共安全水平,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感和信任度,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相信ECK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告警系统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