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企业空天地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空天地一体化管道巡护模式,该模式在传统人工巡护的基础上,结合视频监控、无人机、卫星遥感、光纤预警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管道监测和保护网络,以数字化转型支撑油气管道保护效率和安全性提升。对比传统巡护方式,分析了新型管道巡护模式在成本、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油气企业 空天地一体化 无人机 人工智能
引 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管道作为主要的能源运输方式,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管道巡护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护,存在监测范围有限、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迅速发展,北京管道公司创新应用了一种空天地一体化的管道巡护模式,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的融合,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的管道监测和保护系统。
一.空天地一体化模式概况
(一)空天地一体化概念
空天地一体化管道保护模式是指在人工巡检的基础上,联动视频监控,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光纤预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管道监测和保护网络。其核心在于:一是统筹区域时域,构建油气管网全局精细化巡检解决方案,针对长输管道、两高地区、地灾易发区等不同类型管道和区域,构建油气管网分时段、智能化和精细化的巡检解决方案。二是人防技防联防,逐步夯实油气管网数智化闭环管控基础,基于人防技防联防,逐步提升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管道巡护数字化闭环管控中的落地应用。三是多源无人感知、探索综合智慧立体油气管网管理新模式,基于无人值守机库、智能摄像头、地灾、光纤震动等无人化巡检设备,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多智能感知系统联动,对油气管网进行综合智能一体化管控。
(二)油气管道企业巡护模式发展概况
1.人工巡护
人工巡检作为传统的管道巡检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其优势在于,一是人工巡检灵活性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巡检路线和频率。例如,在管道两高区域即高风险区域和高后果区域,可以增加巡检频率,而在低风险区域则可以减少巡检次数。二是人员具备直观判断能力,巡检人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直接判断管道的外部状况,目视检查可以发现管道周边塌陷、植物枯萎迹象,嗅觉检查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式判断是否存在泄漏。三是人工巡检属于低技术门槛,不需要复杂的技术设备,主要依靠简单的工具和巡检人员的经验,这使得人工巡检适具备普遍适应性,也是目前国内管道公司通用的巡护模式。
其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人力资源消耗大,人工巡检需要大量的巡检人员,尤其是对于长距离或复杂地形的管道,巡检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都会大幅增加。二是巡检时间受限,由于人工巡检的速度较慢,一个完整的巡检周期可能需要一天甚至两天,由于巡检人员的工作时间有限,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三是覆盖范围有限,受地理条件限制人工巡检只能覆盖到人力能够到达的地方。
2.视频监控巡护
视频监控设备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管道进行实时监测,是人工巡检的一种补充。其优势在于,一是能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全天候运行,提供实时的监控数据。二是降低人力成本,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覆盖管道重点防护的区域,减少了对人工巡检的依赖,降低人身风险。三是可以进行数据记录存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记录和存储大量的监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期分析、问题追溯和趋势预测。
3.无人机巡护
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为一项新兴的管道巡护技防措施,对于保障长输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新思路。
一是提升巡检全面性,长输管道线路长、分布广,仅靠人工难以做到无死角巡检。无人机可以覆盖到更多人工不易到达的区域,确保巡护没有遗漏。二是克服环境限制,能轻松穿越复杂地形、茂密植被等,在一些恶劣自然条件下如高温、高寒、暴雨等,依然能够正常开展工作,而人工巡护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较大限制。三是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实时获取管道及周边环境信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迅速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化。四是数据精准与客观,搭载高精度的检测设备,获取的数据更准确、客观,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问题可追溯,数据可留存。五是提高巡护效率,相比传统人工徒步巡护,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巡检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六是24 小时不间断作业,自动机场可以实现无人机的不间断派遣,确保管道始终处于被监控状态,提高了安全保障水平。
无人机巡护在管道监测和安全领域也存在一些缺陷和挑战。一是有限的飞行时间,无人机的飞行时间通常受限于电池寿命,因此在一次飞行中无人机能够覆盖的范围和时间有限。二是受天气条件限制,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稳定性造成影响,限制了无人机巡护的可靠性和持续性。三是有限的载荷能力,大多数无人机的载荷能力有限,无法携带大型或重量级的传感器设备,限制了其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四是飞行规范和法律限制,无人机的飞行受到严格的法律和规定限制,需要遵守相关的飞行规范和法律法规,否则可能面临处罚和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空天地一体化管道保护模式相比于传统的管道巡检方式,具有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人工巡检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无人机、卫星遥感和地面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整个管道的全面监测,减少监测盲区。
二.北京管道公司空天地一体化模式建设实践
北京管道公司通过光纤预警、视频监控、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系列技术,在多段管道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多源联控智能巡护模式。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光纤预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三个独立的系统,应用过程中协同处置,提高作业区员工巡护效率,节约巡护资源。在保证各个系统预期效果的同时,对三个系统数据进行融合,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也充分利用各个系统的优势,达到相互验证、相辅相成的智能化巡护效果。
1.系统总体组成
(1)无人机巡检系统
无人机全自动巡检系统是由无人机、机库、云服务器以及控制软件组成。该系统能实现无人机自动巡检、自动充换电、图像智能识别、异常情况预警、远程规划指挥、数据自动回传等功能。
(2)系统架构
图1 无人机巡检系统规划
图2 无人机巡检系统架构
图3 数据采集架构
2.应用案例
北京管道公司在陕京管道不同区域选取超200公里管段,布设光纤预警设备、无人机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多源联动智能化巡检。通过智能联动平台的信息联动与智能分析功能,实现日常巡护和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功能。
2.1 日常巡护
(1)无人机在正常巡检时,将实时画面通过图传技术传输至智能平台,平台进行智能识别,对异常情况生成预警信息发送至作业区线路管理人员,作业区进行信息确认。飞行期间无人机搭载双光吊舱对管线两侧进行可视化巡检,在管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发现第三方施工、机械作业、地形地貌变化、新增建筑物等情况,纳入当日飞行巡检报告中,提醒管道管理人员予以关注。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可实现366天、24小时待命,按照招标要求开展线路巡检工作和数据采集、应急抢险任务。
(2)出现第三方开挖时,光纤振动预警系统通过智能预警平台发出报警信息,在有摄像头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平台通过互联网下发指令调整摄像头获取现场画面。
(3)监控摄像头无法获得现场画面的,平台根据报警点位置自动调用无人机前往报警点采集现场画面,无人机所拍摄的画面可实时回传并进行智能识别。无人机接收到突发预警信息后,开始进行飞行前自检,并自主规划航线飞行至异常点。到达现场后将画面实时传给指挥中心,同时推送至管线负责人手机。
2.2 应急抢险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等地出现历史极端强降雨过程,本次强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等特点。北京管道公司所辖管道部分站场、阀室、管线出现地质灾害,公司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在极端天气影响导致进场道路及巡检路由受阻情况下,通过应用无人机航拍现场管道光缆受损情况,将现场情况实时反馈,加强对现场管道光缆受损应急情况的第一时间研判和分析。
抢险前期,公司严格按照应急预案体系程序文件执行,响应的分级处置、信息报送流程准确、顺畅,抢险过程中,公司统筹协调对受灾严重的地区安排设计院同时设计,运用无人机对全部山区段和河流穿越段受损管道进行照片、视频取证100余次,公司相关人员与赴现场的地质灾害专家团队,不间断对编制的临时处置方案和永久防护方案进行审查,通过边监测拍照边排查整治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首批排查出的露管风险点整治方案,提高了治理效率。
三.总结
安全是油气管道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课题,随着管道智能化水平提升,空天地一体化管控将逐步取代传统巡护模式,但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在数据、服务、业务、展示、终端等多模块方向进行优化和调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管道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