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构筑低空经济“安全底座”开创无人机共管共治新格局

2025-02-17 11:44:22
申报单位:舟山市公安局
投上一票  

  舟山公安市域多维低空安全监管系统紧贴舟山市地域特色,立足海域、无人岛、乡村、城镇等多维低空监管场景,聚焦重要设施、物流港口、油储炼化、通用机场、高铁等要地区域无人机防御反制风险隐患,以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区、鱼山绿色石化基地无人机防御反制体系化建设为基础,以高智能化、高开放性、高执行率的数据互联与融合为核心,自主研发舟山市无人机管控平台和“智飞蓝匣”“智飞天梭”“舟警智飞”“舟民智飞”“舟警智捕”等智飞系列新技术产品,推进科技化管控,推进全域低空监测网建设,推进多方联建、联育,推进新质战斗力建设,完善“多方共治”警务运行体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在低空安全管控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打造市域无人机多维低空安全管控样版,全力护航地市级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

  当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以其制造成本低、社会普及率高、应用范围广的优势,特别是“低空经济”战略性规划和广阔发展前景下,成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增长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根据赛迪研究院《2024年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形势展望》,2023年全国无人机相关企业已超1.6万家。全国无人机年产值2020年596亿元,2021年870亿元,2022年1070亿元,2023年1650亿元;全国现有无人机运营企业1.98万家,民用无人机总交付量317万架,出口超160万架,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飞行约3.86亿架次。二是科学技术“迭代式”升级。从飞行距离看,有短程、中程和长航时无人机;从机身外形看,有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无人机;从飞行原理看,有固定翼和多旋翼、伞翼等无人机;从技术融合看,新型材料使用与新设计、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遥感传感器技术与GPS定位、无人驾驶与AI算法等一大批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技术运用,极大提高了无人机续航时间、图传速度、应用空间和使用范畴。三是应用范围“扩融式”拓展。2008年以来,我国无人机经历了“萌发期—启动期—高度发展期”三个阶段,无人机应用经历“消费无人机-工业无人机-交通无人机”三大变化,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主要有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生产作业、航空消费、军事领域等五大类。四是发展态势“蓄力式”迸发。根据赛迪顾问(2024年3月)数据,受益于民用无人机产业高速发展、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等影响,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测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2023-2026年CAGR(复合年增长率)为28.1%。据此,以无人机为主导的低空经济将引领航空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新业态发生巨变,无人机也将与卫星导航、数据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

  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无人机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不确定的风险挑战。一是基础管理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监管标准有差异,导致实际操作有冲突,一定程度影响监管效能;因缺乏统一、标准、精细的监管类目,导致无人机生产、登记、使用等信息数据难以获取和共享,特别是对组装类无人机、穿越机不能实施有效监管;普遍存在无人机及其他低慢小航空器底数不清,重点人员涉无人机情况预警缺失等问题。二是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与无人机技术、应用场景相适应的配套法规制度相对滞后,导致一些领域的无人机创新应用面临“无法可依”“依法不准”的困境;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标准,导致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纠纷,难以精准进行责任认定,使相关问题处理变得复杂困难;宣传教育不到位,公众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法律法规不熟悉,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明显不足。三是技术手段不够深入。从数量上来看,警用无人机数量占比较低,且以全域、全时、全覆盖的标准进行监管的专业力量和装备储备不足;从质量上看,对大批量同时在飞无人机的精准识别、实时监测、快速反应的能力手段不够;从发现能力看,在复杂城市环境下难以做到全域覆盖、精准感知;从反制能力看,传统技术难以应对非常规无人机突防等极端情况,目前管控手段主要以政策和人力为主,管用可靠的技术手段仍然缺乏。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舟山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提升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以“公安大脑”建设为牵引,以“三大警务”建设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空域秩序等要素,突出人防、物防、技防等三个维度,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工作,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构建资源共享、风险共防、平安共创的“同舟共济”无人机共治格局,夯实“低空经济”安全底座。主要做法:

  (一)技术方面。一是建设数字化管控平台。紧跟无人机技术发展变革新趋势,聚力打造基于全市2.5G数字底图和数字孪生技术,建设集低空监管、防御反制、警务应用、数字赋能、联合作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舟山市无人机管控平台,有效实现了“警、政、企、民”全层面无人机飞行监测、重要目标无人机防御反制能力监管、警用和政务无人机资源共享。二是织密全域低空感知网。围绕重点要地、岛屿、岸线、锚地、油储、工程等“六大管控部位”,采集无人机飞行起降要素和基础数据两千余份、实景建模一百余处、完善飞行执勤预案数十项。全域安装自主研发的“智飞蓝匣”无人机“机架管”设备一千余套、“智飞天梭”报文接收设备百余套,并围绕要地、海港物流、石化企业等要地区域,叠加部署集雷达、光电、无线电等多种侦测设备备数十套五百余路,推动全市低空预警监测范围由83平方公里拓展至1200平方公里。三是畅通便民飞行端。研发“舟警”系列网上无人机飞行报备平台,开通浙政钉、浙里办、微信、支付宝、网页“五端”屏对屏便民飞行申报服务模式,实现飞行“一机即办”“上线就办”“随时随地办”,助推全市娱乐、休闲式飞行量环比约增45.6%。

  (二)机制方面。一是搭建共管共治体系。深化“政警校企”四方协作机制,制定完善《低空公共安全共治机制》,细化15类108项“警务+政务”飞行事项清单,压实行业协会、群众组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多方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安监管、集约管理、全民参与、全域共享”的低空公共安全共治体系。二是推进多方联建联育。健全与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等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协作体系,搭建理论学习、装备研发、技术革新“共学共研共创”平台,建立全省首个无人机反制与海上应用研学中心,组建“鱼鹰战舰”科技兴警创新团队,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成果10余项,自主研发的“蜻蜓100”高机动性智能网捕无人机、“智飞蓝匣”和“智飞天梭”等新式装备相继被全球数贸会、安博会列为浙江省低空经济十大创新应用和全国公安科技创新应用成果,并入围2025年公安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保障目录。三是健全合成化警务体系。深化“本岛联勤、陆海联动、上下协同”无人机实战警务机制,完善“指挥调度、信息研判、视频巡查、监督指导”工作闭环,建强“指挥、飞行、处置”三类队伍,实行“常态、专项、安保、应急”实战模式,先后完成世界油商大会、环岛马拉松等大型安保活动数十次,部督要案多起。

  (三)体制方面。一是强化专业人才驱动。以省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精神为指引,制定《全市警用无人机飞手阶段性发展规划》,组建全省首支百人规模的专业无人机管控队“鱼鹰战队”,制定无人机协同管控、政警校企四方联动、警航培育训练等八项机制,构建领军型、攻坚型、培养型“三型人才队伍”体系,助推警用无人机飞手同比2022增幅50%,持证飞手增幅225%。二是突出重点场景实战应用。创新无人机赋能军港安防、巡控处警、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应用场景,依托无人机察、打、管、控、服“五项功能”,制定工作机制11项,总结技战法32项,提炼实战案例15个,协助侦办案件30余起。首创低空经济建设“安全走廊”,“无人机+公共服务一体化”、“无人机+产业帮扶”等新型服务模式,推进与国防教育、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生态保护、文旅保障等深度融合,先后组织政务活动1636架次,协助开展医务等领域飞行800多小时,搜救走失和溺水人员62批次。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反制样板打造。推行“智管+自管”无人机管控模式,建立“企呼我应”长效机制,聚焦要地、港口、油储、机场、高铁等“五大”重点领域,以鱼山绿色石化基地、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区无人机反制为样板,全力推进油储石化基地无人机管控体系、要地无人机低空感知网、物流港口低空安防警务决策辅助大模型等信息化、实战化无人机防御反制系统建设,获多部委无人机管控专家高度认可。

  三、取得成效

  (一)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及软件著作权专利11项,17人获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取得全省公安特警无人机比武竞赛理论研究一等奖,全省无人机竞速联赛团体第五名。

  (二)推广应用多点开花。①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低空经济建设“提升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试点单位。②被科技部、公安部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要地无人机防御反制研究应用示范”课题试点城市。③“QT-100”高机动性网捕无人机、智飞蓝匣、智飞天梭等3大新型发明被公安部确定为2021-2024年全国公安科技创新应用成果,并应邀参加2024年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安博会展出。④市域无人机多维管控技术应用被全球数贸会确定为十大创新应用。⑤相关做法被省委改革办确定为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⑥总结形成的《提升无人机公共安全管服能力 筑牢海岛特色产业发展“防火墙”》文稿被市委改革办纳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改革经典案例汇编,1篇工作信息在市争先办第十期工作动态刊发。

  (三)领导肯定充满激励。①2024年4月12日,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魏明在《舟山市公安局全力推进海岛无人机体系化管控》上批示:“可交全省学习”。②2024年8月12日,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杨青玖在《舟山市提升无人机管控服务能力,筑牢海洋经济“低空安全底座”》上批示:“舟山市提升无人机管理服务能力,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很好,可供各地借鉴。各地要积极探索创新,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方面多出实招多出实效”。③2024年10月7日,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杨青玖在《夯实低空警务“共治底座” 护航国家战略项目安全运行》上批示:“请省公安厅有关部门调研,总结推广此方面经验做法”。

  技术要求:舟山公安市域多维低空安全监管系统,集成“舟警智飞”“舟民智飞”无人机飞行申报系统,实现警用与民用无人机的协同管控,平台整合来自多种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通过高效的数据融合算法,以图形图表等形式清晰地呈现全市无人机的飞行状态、监测数据和管控信息,为用户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自研“智飞蓝匣”-无人机报文广播模块助力存量无人机合规飞行;自研“智飞天梭”-无人机远程识别数据接收装置,全域部署,泛域感知,是低空监视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自研“舟警智捕”智能网捕无人机,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融合智能飞控算法,具备自主识别、自主追踪、自主触发等功能,适用于在无线电干扰无效的情况下,构筑物理反制的防线,确保安防空域内的绝对安全。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舟山公安市域多维低空安全监管系统,为市域多维低空安全管理和无人机防御反制提供了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研发过程中,在人防、物防、技防等三个维度都做了大量的前沿性工作,研发了多款新式的无人机管控硬件及配套的软件应用平台,为下步打造低空安防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产品,预估可以形成百亿级的低空经济安防高新技术产业。

  社会效益:舟山公安市域多维低空安全监管系统,立足海域、无人岛、乡村、城镇等全域低空监管,聚焦物流港口、油储炼化、通用机场、高铁等要地区域无人机防御反制风险隐患,为地市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底座”,在日常工作中,产出的飞行数据、气象数据、电磁数据等产品可为政府、低空企业、社会团体、普通群众,提供高效、安全的低空活动支持,提升全社会面的低空飞行安全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