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一张网、一平台,无人机为基层治理精准“把脉”

2025-02-17 11:36:55
申报单位:武汉飞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总体介绍

  目前街道综合治理还是依靠传统的方法,以人工现场进行数据的采集,面临巡查面广、环境复杂、人力不足、对象较多、手段单一、数据滞后等问题,各个部门独自安排人工现场巡查,采集数据单一,导致巡查被动,周期长,发现晚,违法证据不充分,缺少数据可视化、闭环式跟踪管理手段。

  基于目前基层治理的现状分析,需要从“智能化”和“精细化”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解决传统巡查依靠人力进行现场核查,费时费力。二是解决巡查数据统计量不足,缺乏说服力。

  本案例目标是围绕河湖管控、森林防火、土地巡查、违建违种等典型业务场景,面向街道,开展无人机综合执法场景建设,实现无人机视图采集、数据回传、智能预警、可视化分析全流程闭环管理,调度无人机开展低空巡查,采用定速巡航与手动操控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大范围、连续性拍摄作业和线索摸排取证,有效解决监管盲区的问题。

  满足无人机设备信息、图传数据、预警数据等存储需要,按照河湖管控、森林防火、土地巡查、违建违种等不同场景,分类整理各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为上层应用数据检索、可视化分析提供支撑。同时,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面向第三方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持采集的视图数据、告警数据接入数据资源池、视频接入共享平台,面向第三方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通过本场景建设,实现数据统一采集、管理、应用,集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成果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能大幅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相比于传统各部门分散购买、分散建设、分散运维的方案,节约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投资。同时可以打通街道各管理业务部门之间的边界,让运行更加高效,为街道综合管理、市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升重大事件预测预警能力,防患于未然。同时,在事件处置过程中,有效提升处置效率,降低突发事件造成影像,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对城市建设的获得感。

  同时将促进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和机制改革,部门间信息孤岛得以打通,改善营商环境、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级。

  二、主要做法

  基于无人机+智能机巢前端数据智慧采集,完整覆盖从前端数据采集、操作执行,到链路数据传输,至后端数据的智能分析识别与报告生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全天候覆盖巡查过程中的作业、维护、分析等环节,打造无人机综合执法系统,引入网格化、无人化、自动化的思路,建设无人机综合执法专题库,满足无人机设备信息、图传数据、预警数据等存储需要,按照河湖管控、森林防火、土地巡查、违建违种等不同场景,分类整理各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为上层应用数据检索、可视化分析提供支撑。同时,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支持将无人机采集的视图数据、告警数据接入数据资源池、视频接入共享平台,面向第三方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前端采集设备建设,部署无人机和配套智能机巢,上塔部署,按照场景需求,系统功能设计如下:

  1)快速响应,自动取证

  平台多方联动获取事故信息,根据任务属性,智能调度无人机执行任务,无人机第一时间抵达任务现场,自动进行高空拍摄,取证完成,通过无人机进行喊话。

  2)无人值守,自动作业

  智能机巢系统具备对无人机的自动回收、维护、充电、自检、泊机、定位、引导、任务发布、报告收集、数据存储与预处理等功能,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并能实现无人机日常无人化维护,自动任务规划,自主飞行采集数据,在线传输。

  3)事件预警,数据共享

  平台对无人机拍摄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违规事件分级向上级平台预警,同时平台接收任务指令后,自动调度最近空闲的无人机,发送任务到智能机巢,无人机自动航线规划,自主飞行执行任务,进行现场数据采集,根据任务属性,无人机自动按照设定的航线自动对目标范围进行多个角度的拍摄,以满现场精细化取证。

  预留标准化的数据接口,能够满足现有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入,实现数据快速共享,场景业务协同。

  三、取得成效

  该项目率先在武汉某街道开启“无人机+综合执法”场景的融合工作,满足常态化巡查和兼顾应急处置任务飞行,通过精确选址,采取上塔部署的模式,已部署7套无人机+智能机巣设备,满足综治办、公管办、防火办、城运等基层部门业务需求,形成对街道重点区域网格化集群组网覆盖,对森林防火、土地巡查、违建违种、河湖管控共计4类重点业务场景15项重点事件进行预警。

  系统自上线以来(截止2024年12月31日),每日约10个飞行架次,累计飞行总架次940次,飞行时长超过4653分钟,成果巡查报告519份,实时图片数据21554张,实时视频117份,现场指挥联动5次,预警各类事件80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