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以应用场景为牵引 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契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依托通航基础,承接京津冀企业试飞试验。通航企业依托地面基础设施及空域优势,积极拓展低空业务范围。一是发挥环首都区位优势,锚定京津重点无人机科研企业。张北中都机场地处中都草原,空域条件极佳,持续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三院、九院、十一院等多家航天院所及科研单位提供飞行器试验试飞保障,并为军方提供演习训练保障和飞行器验证服务。赤城后城机场为公安部、北京科研院所提供无人机测试服务。二是完善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多元性试飞需求。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团队,为京津冀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试飞试验的前期咨询,到试飞过程中的协调保障,再到后期的信息反馈,配有专人负责跟进。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于企业提出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不同企业的试飞要求和飞机特点,量身定制试飞保障方案,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二、打造试点服务站,提升城市综合保障能力。以冬奥保障及军民融合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华北地区首个通过民航符合性检查的 A 类低空飞行服务站。一站式多中心服务矩阵为城市综合保障能力增添空中维度,极大地提升保障的全面性与高效性 。一是设立冬奥会航空救援前方指挥所,凸显应急响应速度。冬奥期间共保障3架直-8机组和特勤人员共100余人担负备勤,协助申报飞行计划67次,保障飞行123场次。二是打造森林防火防汛抗旱航空救援基地,筑牢防灾减灾防线。先后保障大庆航空救援支队赴邯郸、石家庄、涞源、涿鹿、下花园等专项灭火行动,提供“计划申报、临时航线划设、起降安全决策、全程动态监控、火情趋势预判”等服务,共申报计划16次,保障75架次。近年来,依托服务站执行常态化应急巡护任务近200小时,发现并参与处置火情6次。三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路径,促进军地资源共享。该服务站每年配合空十九旅和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开展“黑飞”普法宣传,协助部队开展“低慢小”目标探测与防控等安全管理服务。参与某旅雷达校飞,累计飞行20场次,约6500公里。市公安局在该站设立了“低慢小管控中心”,在重点区域警航飞行100余小时,协助查处低慢小航空器“黑飞”问题。
三、开展低空游览,打造交旅融合新典范。依托重点旅游区域,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观光旅游空中廊道。夏季,张北草原天路及中都草原低空游览持续火热。张北草原天路是交通运输部和文旅部打造的交旅融合项目,被誉为“中国66号公路”。草原天路和张北中都草原每年夏季都会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旅游,日益增长的客流量也为飞行体验、低空旅游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力。2024年夏季,两个区域共分布有20余个起降点,已有19家通航单位进驻开展低空旅游飞行活动,共有5驾直升机,20余驾航空运动类飞行器,主要开展直升机低空游览、动力伞、三角翼、旋翼机飞行体验等旅游项目。冬季,崇礼滑雪场直升机空中游览及热气球飞行体验活动同样火爆。空中观光为滑雪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方式,进一步提升崇礼滑雪场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当地冬季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四、立足资源禀赋,跨区域协调联动有突破。构建相互支撑的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张家口立足自身资源与区域发展战略,凭借不同主体发挥关键作用,积极开拓新发展格局,在跨区域合作上多点开花。一是企业引领,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开拓文旅航线。立足我市现有奥运遗产及冰雪资源,张家口飞行俱乐部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企业。通过深入洽谈、资源整合,共同投资开通全国首条跨省低空冰雪文旅专线,树立交旅融合新典范。该专线在2024年雪季组织大湾区飞行俱乐部成员、滑雪爱好者“开着飞机到张家口冬奥场馆滑雪”。此次合作,受到了当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大湾区飞行圈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同时,该专线得到澳门旅游商会、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交流协会、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教育协会等多家学会的大力支持。两地以“低空+冰雪”作为突破口,深度挖掘和共享双方的低空资源,为未来双方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低空旅游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政府牵线搭桥,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助力两地深化合作。张家口市主动对接北京中关村延庆低空经济产业园,双发在无人机产业、无人机试验试飞、京张两地飞行联动、公务机配套方面达成4个合作点。现阶段,两地正积极探索低空物流合作模式。此外,未来双方将强化在无人机反制领域的协作,发挥八达岭低空安全发展大会作用,提升两地低空安防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