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机场深耕通航运营服务 助力低空新业态加速发展
一、总体介绍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正“加速起飞”,岚山通用机场作为岚山区低空产业的代表,是日照市“三位一体”重要战略部署及“1+5+N”通用航空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机场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2018年5月完成基础建设,2019年11月正式获得民航局颁发的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为A2类通用机场。目前已建设完成一条950米×30米的跑道、滑行道、停机坪(设有16个机位)、综合航管楼、机库等主体工程,以及航空供油、空管气象、绿化、供电、供水、围界、消防等附属基础设施工程。通过建设完善的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吸引了20多家通航公司开展业务,入驻30多架航空器,开展多种航空活动。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岚山通用机场紧握“低空经济”这一有力抓手,从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先进运营模式构建、通航产业基地打造三方面着手,探索推出涵盖通航客运、飞行培训、航空科普、低空旅游、俱乐部航空研学等丰富的应用场景,聚力打造集飞行训练、航空教育于一体的航空培训基地,对促进区域低空经济腾飞,打造“天空之城”的城市名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1、依托机场,建设低空经济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按“一园六区”规划建设,分别为飞行保障区、配套服务区、整机装配区、航空户外拓展区、产业发展区、试飞基地区,园区集科研、制造、创新孵化、技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为落地企业提供入驻、孵化培育及资金、政策等配套服务。
2、建设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服务园区入驻企业,实现有人机无人机融合发展。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融合发展是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试飞基地的建设,可探索有人机与无人机在任务协同、信息共享、飞行控制等方面的融合技术,我们将以基地为依托,汇聚行业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园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搭建机场远程塔台系统。岚山机场同日照机场共同申报的日照远程塔台系统建设项目已获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立项和初步设计批复,2025年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远程塔台项目的实施,不仅优化了管制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复杂天气和繁忙时段的通航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建远程塔台光学系统、远程灯管监控系统、甚高频通信系统、内话系统、ADS-B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等,设备的原型更新及补充增添将极大提高航空安全和运营效率。
(二)发挥优势,着力构建岚山区“1+N”综合运营模式。
岚山机场打造的“1+N”综合运营模式,是指一个机场+若干个临时起降点,即:以岚山机场为“1”,以在各景区、产业园区等处搭建的临时起降点为“N”,组成通航体系和运营网络,实现多机坪运行,进一步释放机场运行压力,在有力提升岚山区应急能力的同时,实现通航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1、建设直升机(无人机)起降平台。岚山区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符合要求的旅游景区、高层建筑、产业园区、海上平台及医院、商超等场景布设低空飞行起降平台,形成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系统连接点,用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满足航空服务结构升级的需要。拓展机场外、岚山区内航空器消费市场,由机场塔台管制室统一指挥,最终形成多跑道、多机坪、多起降点统一管制指挥形态。目前,已在多岛海景区建设直升机营地,开启了我区滨海低空游览体验飞行新模式,项目一经启动就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热烈欢迎,运行短短几个月,已累计体验飞行56.14小时,858架次。
2、探索推进飞行营地建设。飞行营地的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飞行体验、航空教育与休闲娱乐等多重元素,旨在打造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与体验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航空旅游目的地。飞行营地建成后将与机场形成呼应,灵活性开展飞行体验、观光、研学、运动等项目,作为机场业务的有力补充,实现与机场的差异化发展。目前,拟进行项目规划选址工作。
(三)以机场为平台,聚力打造集飞行训练、航空教育于一体的航空培训基地。
1、引进通航企业驻场飞行。近年来,岚山机场积极抢抓加快建设日照航空产业重大机遇,不断加大与各类航空企业的合作力度。机场以飞行培训为主营业务,先后与九天飞院、南山飞院等2家141部航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专业化人才。同时,机场还依托良好的空域、海域条件和不断提升的服务保障能力,吸引了珠海中航、海燕通航、山东鲁翼通航等多家通航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无人机测试和科学实验保障业务,截至目前,机场已于26家通航企业签署了不定期通航使用协议,并与中信海直、甘肃公航旅金汇通航等2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航发展日臻成熟。2024年度共计培训飞行学员177名,已取得私用驾驶员执照36名,商用飞行驾驶执照51名,运动驾驶员执照8名;共完成总飞行天数270余天,本场起降66169架次,累计飞行11329余小时,同比增长超40%,已达历史最佳,民用机场保障通航起降数据位居全国通用机场前列。
2、推行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作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员培训基地”、“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营地”,自2019年运行5年多来,在双跑道、低空协同空域和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的“非传统运行场景”下,岚山机场共组织本场飞行1400余个飞行日,总飞行时间约45000余小时、本场起落30万余架次,实现了轻资产、快产出、高效率并保持了较好的安全记录。目前,机场为驻场无人机主要提供科研测试、新机型测试、挂载测试、新机交付等服务。机场现有常驻飞机20余架,飞行师生约180人。
3、开展航空科普研学、航空旅游、飞行体验等项目,打造形成“低空经济+”示范应用场景。一是探索打造直升机观光旅游新业态。“低空”和“旅游”一直在双向奔赴中不断深化融合,向前发展。机场探索开通运营多岛海直升机低空观光旅游航线,将低空旅游与滨海风光完美融合,创造消费新需求。二是探索俱乐部协同发展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机场积极探索与飞行俱乐部的协同发展模式,通过与飞行俱乐部的深度合作,为飞行体验、航空研学等提供丰富的发展通道和平台,共同开发航空旅游产品、举办航空文化活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飞行爱好者前来参与体验。三是大力发展航空科普研学等低空经济业务。习近平强调:“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机场旨在创建全国青少年航空科技教育实践示范基地,通过将航空航天飞行理论知识、模拟机体验、飞机模型手工制作和故事性主题路线,把航空航天等主题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娱乐体验项目,创设沉浸式研学体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研学团队前来参观体验,如今已初步形成产业链,2024年度航空体验、科普研学项目共接待游客4369人次,飞行体验4264人次。
三、效益分析
(一)岚山机场作为岚山区重要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有效增强区域综合保障能力。
1、文旅方面,通过改变传统的游览方式,开拓了多岛海空中旅游观光项目,提高了对周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景区人员较多的特点,开展航空体验项目能够实现航空知识教育普及,有利于通航产业的发展。
2、应急救援方面,机场能够迅速响应各类突发事件,为救援工作提供高效的空中支持。这不仅能够挽救生命和财产,有助于提升岚山区整体的公共安全水平。
3、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开展农业植保等作业,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学研究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岚山区低空经济航空产业提供支撑。
机场作为支撑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辐射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点,能够为低空经济落户企业提供服务,对于完善岚山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群的集聚、改善外部投资环境、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有着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三)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机场的运营需要涉及多个领域,如航空器制造、维修、航材供应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地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2、岚山机场作为飞行学员实践训练的平台,为航空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有助于推动航空业持续发展。
3、岚山机场航空体验项目的广泛开展,如模拟飞行、空中观光等,不仅让普通民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航空文化,还激发了人们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和热爱。这些项目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科普教育,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岚山机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通航+产业”模式逐渐成熟,逐步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下一步,机场将以建设岚山区低空经济产业园为契机,重点从加强和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场的承载能力和运营效率、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协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管、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产业入驻,共同促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