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湖北宇航为生命保驾护航
通用航空发展前景中,紧急救援成为不可替代的刚需。悬停与吊挂,直升机能在第一时间内打开生命通道,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奇迹,这已经不是传说。有研究表明,空中救护飞行的运营成本是地面救护车的8倍,但其服务范围是后者的17倍。湖北宇航公务航空公司,一直致力于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华中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与鲲鹏无人机,依靠应急救援赢得的口碑,为公司的发展前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局面。
紧急起飞,生与死的赛跑
2021年8月中旬,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柳林镇发生强降雨。暴雨突发,两天时间里,降雨量超出历史最高记录,导致七个镇的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这场降雨造成了当地电力和通讯设施的损坏,以及部分民众的被困。湖北宇航公司迅速响应应急厅的号召,动用了直升机和无人机参与救援行动,将囚禁在洪水中的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空中投放物质,让无家可归的村民感受到温暖与体贴,在第一时间解决了生存问题。
这次应急救援意义重大,不仅为当地政府挽回了经济损失,更是挽救了无数老百姓的生命。
2015 年 7 月 12 日,随州广水市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持刀抢劫案,歹徒入室绑架了一名女学生,消失在县城附近的一处深山老林里。警方几经侦察,大致锁定了歹徒的藏身之地。歹徒身上持有锋利的刀具, 担心人质受到伤害,在上级部门的指示下,警方决定动用无人机与直升机进行空中搜索。收到警方发出的《协助应急救援函》后,湖北宇航负责人驾着贝尔206L7座直升机与团队人员很快飞抵现场。
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参天大树无处不在,随着飞机的不断上升与下降,森林里的可见物逐渐明朗。飞机越飞越低,歹徒越来越紧张。当飞机下降到只有五层楼房高度的时候,屋内的歹徒吓得魂不附体,面对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以及移动电台喊话声,歹徒情绪彻底奔溃,由屋内冲到屋外,小女孩得以获救。
这次应急救援成功,上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提升了湖北宇航公务航空有限的名声。在航电系统与定位设备上,机组人员采用GARMIN 1000先进的航电系统,分秒必争,制定出最为快捷且安全的飞行航线计划。在公司运营控制中心的大厅内,通过便携机载北斗机载定位设备,能够实时掌握飞行状态。
紧急起飞,作为航务人员要详细分析气象信息,确保飞行安全。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譬如在低空飞行时,局部的气象条件变化很快,积雨云、低空风切变等对直升机影响极大。精确的气象分析,可以决定飞行能否安全进行,在设计航线上需要考虑航线安全性和效益,要避开人口密集区、军事管制区和限制飞行区域。同时要结合航空器性能,规划合适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及航向。监控工作中,要利用北斗、ADS - B 等监控设备对其进行实时跟踪。对于出现偏离航线、高度异常等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特别是在低空飞行活动中,当直升机偏离既定航线或区域时,需要及时与飞行员沟通纠正。运行过程中,需要及时传达管制指令、气象变化信息和其他飞行相关的情况。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如突发飞行限制或特殊情况,要迅速协调各方,为航空器找到安全的解决方案。
紧急救护的优势与弊端
2022年4月9日,宇航公务航空与华润武钢总医院联合组织了一次航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救援直升机从随州厉山机场起飞,如果用汽车出行,至少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直升机护送,仅用30分钟顺利抵达目标医院。成功体现了航空应急救援不可比拟的及时性、便利性和优越性,此次演练的成功,也为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及布点提供了有利的参考路径。
这次演练表现突出,低空航空器,尤其是直升机,在伤者救援和转运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如此,公司研发的无人机在短途室内运输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运送血浆与急需药品,以及进行危重病人转运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发展低空经济的紧迫性和其重要性。
在医疗救援舱布局上,公司在执行演练前把贝尔407直升机调整为医疗救援舱内布局。医疗救援设备与监控传输,并配备了基础的医疗救援设备与监控系统。全程采用低空飞行的方式进行转运,医生能够充分利用5G高速网络,实时将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参数传送至医院,同时医院通过视频连线实时监控舱内救治情况,并做出适时指导,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与救治效率。
通过航空医疗救援演习,打通了公司与医院之间的衔接,实现了医疗救护信息的快速传递与高效协同,为双方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为周边医院树立了典范案例,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展现了航空医疗救援在紧急情况下的巨大潜力与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这次演习还向医院患者及周边民众进行了一次生动有力的医疗救援科普,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航空医疗救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航空医疗救援事业普及。
同年,随州市发生了一起事件——重伤患者紧急转运至武汉市三甲医院。运营的贝尔407型直升机,其单程飞行距离为直飞180公里。这样的速度,是所有通勤中无法类比的,半小时内抵达市区医院,给病人赢得了生机。这次紧急救护验证了之前所有的规划,合情合理合规。不足之处,费用过高。每小时的费用大约为3万元,因为占机时间过长,无法抵消运行成本,这也是让人望而止步的一面。
所有的问题,都有其多面性,如何解决空中救护成本,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当出现重伤或突发重症的情况时,有近70%的重伤者会在事故发生后的30分钟内不幸离世,而实际上最佳的救治时机是在伤害或病症发作后的15分钟之内。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患者能够接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超过80%的生命是可以被挽救的。对于那些身处地面救护车无法到达的地点的重伤者来说,航空医疗救护可能是唯一能在15分钟内提供救援的方式。因此市场对航空医疗救护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对于老百姓而言,高昂的航空医疗救援费用无疑成为了普及这一高效救援方式的唯一障碍。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宇航公司正积极探索多种分摊运行成本压力的途径,也希望让航空医疗救援更加贴近百姓,实现“用得起、用得上”的目标。目前从政府补助、保险、慈善、会员制等方面寻找分摊成本的突破口。
根据公司市场人员调研反馈,医院对于航空医疗救援这一服务持有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医院认识到通过空中救援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迅速和高效的医疗帮助,特别是在紧急情况和偏远地区,航空救援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次演练中也调研了几位住院患者,他们也普遍表达了对航空医疗救援服务的欢迎与支持。唯一痛点还是在高昂的费用上。
由演练与实际操作来看,公司深刻认识到,提升老百姓对于航空医疗救援认知和理解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公司计划在未来的时间里,尽量开展更多的医疗救援演练活动。
建立健全的低空经济体系势在必行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空域范围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角,通过各类低空飞行活动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这一概念不仅涵盖了航空器的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还涉及低空飞行技术在交通、物流、文旅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救援,给予生命最好的保障。航空紧急救援,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尽可能迅速地采取措施,将被救助者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在突发的天灾人祸面前,航空紧急救援具有快速高效、灵便多用,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优势,是组织救援抢险所采用的最及时有效的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航空紧急救援运行了半个多世纪,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救援体系和救援网络,形成了巨大的航空救援产业链,拉动了通用航空市场,成为规模巨大的服务性产业。
湖北宇航公务航空有限公司,即将合并为华中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方向将会更加广泛,与人们的需求贴得更近。利用通用航空旅游、短途运输、商务出行、空中医疗急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飞行培训C照等服务项目,开启飞行模式新局面。在低空智慧城市,利用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平台,致力于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交通监控、应急救援等领域,智能化应用上发现并创造更多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