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低空经济竞风流,飞鸿测试筑根基

2025-02-12 10:48:10
申报单位:航天时代飞鸿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形势与背景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国家先后出台政策,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技术创新为驱动、空域开放为保障,场景丰富多元、供给智慧高效、监管安全规范的健康有序发展局面。在政策和技术的不断推进下,“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正在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以传统通用航空业、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特别是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截止2024年9月,我国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出台了关于低空经济的若干措施和政策,主要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规则体系、培育市场业态等方面发力。早在2024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提出针对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202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发挥内蒙古区位等优势,带动低空飞行器及零部件制造、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与保障一体化发展,培育新业态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基础与条件

  航天科技集团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外空引领低空、低空融合低轨”,并提供天空地海一体解决方案,做低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领者。2024年,航天九院成为航天科技集团低空经济总体牵头单位,可以统筹协调集团公司低空经济现有资源。航天九院是航天科技集团无人体系链长单位,在低空产业相关的集成电路、通信/遥感/导航技术、无人平台技术、飞行管控与智能处理技术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拥有覆盖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低空服务保障四大业务板块的完整能力,和在典型地区、典型场景的应用实践,并建立了国内相关优势单位产业链,为重点区域提供低空经济发展整体解决方案。航天九院和达茂旗政府一期投资5.78亿元,在达茂旗建设的无人智能系统研练基地是航天科技集团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平台。

  航天时代飞鸿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基地”)依托现有达茂旗通航机场进行扩建,开展无人智能系统研练基地规划建设和低空经济服务运营,基地占地7000余亩,拥有一座A1级通用机场,飞行区域等级4C,设施完备,跑道长2800米、宽45米;空域条件优良,东西方向半径可达500公里、高度13000米,具备开展各类无人系统飞行试验,空中与地面协同、有人无人协同试验能力。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良好的空域条件,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三)目标与路径

  1. 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内蒙古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总体要求和部署,面向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发挥内蒙古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算力优势和良好的空域优势等资源优势,聚力发展低空基础设施、低空服务、低空飞行应用,构建低空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内蒙古新质生产力代表,有效拉动自治区经济发展。

  2. 发展定位

  构建两区一地的发展定位,即全国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和航天科技集团低空经济核心承载地。

  3.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发展骨架基本搭建,重点项目建成运行,低空经济示范性场景具有一定影响力;到2030年,初步形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到2035年,形成综合制造、飞行、保障、综合应用一体化的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4. 产业布局

  构建“东西打通 南北贯穿”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通过低空+交通、物流、旅游等应用场景,打通自治区东西区域经济内循环;依托内蒙古算力优势,打造低空经济大数据平台,向南拉动算力、能源等向京津冀地区高效输出,向北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外循环。

  (四)低空场景应用与服务实践

  1. “低空+试验”

  科学合理统筹资源,跟踪项目执行情况,完成航天九院飞鸿公司和其他单位外场试验任务。全年共完成超近程、近程、中远程等共计29种型号的试验飞行及其他测试任务,2024年总飞行时间2053.4小时,共1782架次;滑跑测试332.7小时,共248架次;地面试验868.5小时,共286次。机场与空管部门及各试验单位保持积极沟通与协调,通过高效的试验保障能力,确保了各项科研试验任务顺利开展。

  2. “低空+演训”

  有效利用自治区丰富的通航产业资源,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建设试飞试训基地。2024年7月~9月,基地圆满完成了重大集训活动,演训中基地优良的空域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控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领导高度赞扬。鼓励航天九院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高体系支撑能力,打造低空经济示范样板。

  3. “低空+培训”

  基地以航天九院无人智能系统装备制造、技术服务优势为基础,在基地开展实装培训、维修保障、战法研究、集成演练等培训任务,累计培训了11000余名无人机操控人员。组织开展包头市无人机操作手及教练员集训、运投培训等低空产业专项培训活动,形成低空+教育培训的服务模式。

  4. “低空+研学”

  与北京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形成战略合作,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无人机大赛等活动,开展包头市中小学生科技研学活动,引入军事化管理理念,构建一个集低空经济产业实践、学术研究深度及教育服务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平台,打造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效运作的低空教育实践基地。

  5. “低空+旅游”

  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良好的空域条件,探索“低空+文旅”合作的新模式。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的达茂旗那达慕大会中,开展空中游览、飞行体验等低空飞行旅游和无人机飞行表演活动。建立达茂旗著名景点飞行航线,打造“草原飞”低空文旅航线品牌。

  6. “低空+展览”

  依托重要的政治使命和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与珠海航展优势互补、资源互补,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依托达茂旗091基地在中国航展策划无人体系对抗展示区,提供丰富的无人体系动态、集群、对抗展示场景,创新无人装备和体系协同展览展示形式,2024年11月,顺利保障飞鸿公司完成FH-95无人机集群演示任务。

  7. “低空+物流”

  开通延庆-达茂物流航线,建立智慧物流园,建立智慧物流园,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样板基地。

  8. “低空+综合服务”

  基地与达茂旗共同推进低空综合服务保障,将鼠疫防治、医疗救护、应急救援、抗洪救灾等社会治理服务向低空经济产业倾斜,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商业化运营服务。

  (五)重点任务

  1. 统筹安全与发展,开展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战略定位,利用内蒙古区位、算力和空域优势资源,融合航天九院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构建内蒙古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开展空域管理、飞行调度、智慧监管等安全管控顶层设计;开展通航机场、起降场(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及零部件制造、自治区低空飞行智能信息网等低空飞行服务体系构建。

  2.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蒙古低空经济数字底座

  建设数字空域与飞行服务系统,为异构集群无人平台运行提供飞行管理、指挥控制、冲突避让与现场管理等服务,构建支撑“端-站-机-云-服”系统的数字底座。

  3. 聚焦场景应用,打造低空经济样板示范基地

  持续发挥达茂旗基地已有场景应用成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聚集,成立无人机应急救援基地,开通延庆-达茂物流航线,建立智慧物流园,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样板基地,优化低空+演训、低空+试验、低空+培训、低空+应急、低空+研学、低空+旅游、低空+旅游等商业模式,形成示范效应,在自治区内选取优质资源推广。

  4. 落实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建设内蒙古低空数字交通物流体系

  按照“建立区域连接、打通省际通道、填补乡村空白、扩展国际航路”的思路,构建内蒙古低空数字交通体系,拉动经济内外双循环。

  5. 聚集优质资源,搭建低空经济产业平台

  由自治区政府牵头,联合航天九院、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成立低空经济研究院,搭建低空智能管理平台、共性技术试验平台等产业发展平台,为场景应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支撑能力。

  (六)效益与规划

  按照内蒙古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总体要求和部署,面向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完成1200米×23米跑道延长拓宽至2800米×45米;新建6440平方米机库、22000平方米场坪;打通了北京、达茂、北重基地宽带专线网络,建成了集指挥、网信、导播一体的1200平方米演训研练大厅和150平方米指挥部,完善大屏、音响、监控、光纤通信、电力供应、指挥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保障了低空场景应用与服务实践任务的顺利开展。

  2024年11月,完成无人智能系统研练基地一期项目建设论证工作,包括机库、指控保障中心和生活保障中心等低空经济基础建设方案。按照基地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格局,围绕军民融合、低空经济两大领域,与九院、飞鸿公司共同开展基地二期建设规划研讨工作,规划新增低空经济产业区,占地400亩,建设低空经济生产制造、试验鉴定等产业聚集相关厂房、试验设施等;新增低空经济飞行区,占地600亩,建设1800米×45米第二跑道,实现两条跑道同时开展飞行的能力;在一期项目土地上建设低空经济产业楼,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用于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使用,视产业发展情况对一期生活保障条件进行升级。

  公司将利用空域和地域优势,瞄准低空经济市场精准发力,将原有低空经济市场进一步开拓,持续强化市场开发团队,打造高效的市场开发队伍,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展售后和维修保障业务,加强低空经济业务领域推广;全面系统策划并精心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大型专项活动,抓住机遇;同时,在原有低空经济业务基础上开拓低空维修业务、低空飞行器销售业务和低空检验业务。拉动机场新增用地,开展各项资格认定申请工作,包括安全、保密、质量、试验鉴定、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资质认证,完善升级基础设施,构建基础设备环境,谋划新形势下新布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