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

2025-02-14 16:07:45
申报单位:中航通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案例架构: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灾害和事故,连续造成了较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凸显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差距,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AG600研制、西昌经久乡大火、昌飞调研等相关指示批示精神寄托了加快建设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和能力的殷切期望。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起步早、发展快,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相对完善。以航空灭火飞机为例,美国应用各类灭火飞机1000架,机队规模是我国的10倍,98%的森林火灾扑救均有航空装备介入,飞机数量充足、型号丰富、布局合理。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则存在科技创新不足、机源数量不足、救援灾种不全、救援力量分散、区域局限性强等问题。

  国家应急救援航空力量的建设,需要在装备、运行、体系建设方面协同发力。航空工业作为国家航空装备核心提供商,加快成为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的主导力量,是航空工业新时期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加快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2023年,航空工业集团党组研究决定实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发展专项,2024年挂牌成立中航工业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和专业化航空应急救援公司——中航通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通航),提出“15733”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航空工业“15733”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

  “15733”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1”指一个目标,即:成为世界一流航空应急救援解决方案提供商;“5”指五类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即: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任务系统等五类装备;“7”指七大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即:科技创新、侦查预警、空中灭火、医疗救护、人影气探、航空转运、应急指挥控制等七大能力;“3”指三级救援架构,即:1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M个应急救援区域中心、N个应急救援点等三级救援架构;“3”指三步走发展阶段,即:2025年基本具备体系化运行能力,203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航空救援能力,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为更好承接国家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中国气象局的相关业务,与各相关部委就大型固定翼水陆两栖飞机开展森林消防防灭火、人工影响天气等场景研究和早期预研、无人机装备创新应用、推进运营服务新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交流,双方聚焦新赛道、新动能、新质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人影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中航通航已经形成了AG600M、MA60灭火机、翼龙无人机、运5U等机型的综合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成功托管了国家应急管理部2架MA60灭火机,并在五大连池、韶关、西昌等机场靠前驻防,开展森林防灭火等保障工作;获得了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翼龙无人机托管运行项目,在广东韶关开展翼龙无人机运行保障工作,成功完成广东省应急厅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国家人影中心增雨飞机催化剂播撒的技术,开展运5U无人机催化播撒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及相关论证,对飞机进行改装并进行场景验证,成功开展了上海洋山深水港人工消减雾试验。

  下一步,中航通航将围绕“世界一流航空应急救援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目标,打造一体化运营平台,发展先进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和应用技术体系,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提供全方位的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以完善的航空应急响应能力全面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具备较强的综合资源配置能力和应急动员能力,形成系统完备的低空经济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实现使命类任务与市场化任务的一体化协同发展,产品功能性能、运行能力、应急响应、服务保障、发展质量、产业带动等建设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灾害和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森林火灾等灾害发生时,通过航空灭火飞机等装备的及时介入,可以迅速控制火势蔓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国家应急救援能力:通过“15733”体系建设方案,我国将逐步形成完善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国家在各类灾害和事故中的应急救援能力,增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实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减少因灾害和事故带来的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支持,这将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推动我国航空科技和应急救援技术的进步。

  经济效益

  带动航空产业发展: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将带动航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生产和运营,将为航空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

  降低灾害损失:通过及时有效的航空应急救援,可以减少灾害对经济的破坏,降低经济损失。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通过航空救援快速运送救援物资和人员,可以加快灾后重建进程,减少经济损失。

  促进相关服务业发展: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物流、通信、保险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例如,航空救援需要专业的物流服务来保障救援物资的运输,需要通信服务来保证救援指挥的顺畅,需要保险服务来降低救援风险等。

  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随着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国际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先进的航空应急救援解决方案和服务,增强国家的经济影响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